栲栳镇
清置,属永济县。即今山西永济市北十八里栲栳镇。
在山西省永济市西北部。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栲栳,人口3000。此地编织的栲栳(系竹或柳编织的盛器,俗称笆斗)技术精良,远销四方,因以为村名。1950年属第二区,1953年设栲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常青乡并入。地处黄河东岸。主产麦、棉,盛产苹果。有机械、建材、畜产品加工等厂。公路通市区。
清置,属永济县。即今山西永济市北十八里栲栳镇。
在山西省永济市西北部。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栲栳,人口3000。此地编织的栲栳(系竹或柳编织的盛器,俗称笆斗)技术精良,远销四方,因以为村名。1950年属第二区,1953年设栲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常青乡并入。地处黄河东岸。主产麦、棉,盛产苹果。有机械、建材、畜产品加工等厂。公路通市区。
在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新宁县: 城冈峒 “在县 (今台山市) 西南七十里城冈堡,有巡司”。
南朝梁武帝改临海郡置,属东扬州。治所在章安县(今浙江台州市椒江区椒江北岸之章安镇)。辖境当今浙江临海、台州二市及天台、仙居、宁海、三门、温岭五县地。寻复改临海郡。南朝梁以临海郡改名,治章安县(今浙江台
元置,在今广东遂溪县东南城月镇。元置,在今广东省遂溪县西南城月。明洪武时置为城月驿。
今山东桓台县治。南朝宋曾于此侨置索卢县,北齐废。《元史·地理志》: 太宗置新城县,“以田、索二镇属焉”。是当时已有索镇之名。1950年桓台县迁治于此。在山东省桓台县境东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4.8
在今甘肃两当县东二十里。杜甫《洗兵马》 诗: “复道诸山得银瓮。” 指此。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置岭南广西道提刑按察司,属湖广行省。治所在静江路 (今广西桂林市)。二十八年改肃政廉访司。明初废。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岭南广西道提刑按察司,治静江路(治今广西桂林市
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北百里。《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上犹县: 浮龙镇在 “县西百里。有巡司。《志》 云,元至元中置于县西一里浮龙镇,后移于太傅村,即今所也”。
唐贞观五年(631)置,属羁縻肆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
在今陕西华县西。《资治通鉴》:唐乾宁四年(897),韩建“拥通、沂、、济、韶、彭、韩、陈、覃、延、丹十一王至石堤谷,尽杀之”。胡注:“石堤谷,在华州西。”
唐元和十二年 (817) 改吴房县置,属唐州。治所即今河南遂平县。长庆元年 (821) 改属蔡州。元至元七年 (1270) 废入汝阳县。大德八年(1304) 复置,属汝宁府。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