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栗寨
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南。民国 《湖北通志》 卷36长阳县: 株栗寨 “ 《县志》: 嘉庆二年教匪首领覃家耀等由剪刀山据株栗寨。又同治三年逆首田士珺倡乱,亦负嵎于此。后均为官军所破。案,株栗寨在县西南百一十里之株栗山。光绪 《湖北舆地记》 谓之株栗汛,有把总戍守”。
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南。民国 《湖北通志》 卷36长阳县: 株栗寨 “ 《县志》: 嘉庆二年教匪首领覃家耀等由剪刀山据株栗寨。又同治三年逆首田士珺倡乱,亦负嵎于此。后均为官军所破。案,株栗寨在县西南百一十里之株栗山。光绪 《湖北舆地记》 谓之株栗汛,有把总戍守”。
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北。《元史·地理志》隆州:“蒙氏改会川为会同逻,立五睑,本州为边府睑。”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明一统志》卷21大同府:苏武城“在府城西北五百余里。苏武使匈奴时居此”。
即升仙桥。在今四川成都市北沙河上。《资治通鉴》:唐咸通十一年(870),南诏军攻成都,“官军至城下与蛮战,夺其升迁桥。是夕,蛮自烧攻具遁去”。胡注: “升迁桥即升仙桥。秦时李冰所起,旧名七星桥。”迁又
即。春秋郑邑。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厘城。《公羊传》作“祁黎”。即“郲”。
又名巫溪水、昌江。在今四川东部巫溪、巫山县境,注入长江。《方舆纪要》卷69巫山县:大宁河“在县治东。其上流即大宁县之马连溪也,经大昌县流入境,下流入大江。《水经注》谓之巫溪”。自洋溪乡南之宁河下流至巫
亦作中镇砦。北宋置,属嘉定府。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宋史·高宗纪》: 南宋绍兴八年 (1138),“虚恨蛮犯嘉州忠镇砦”。即此。
即今辽宁凤城市东北叆河。为鸭绿江支流。清《满洲源流考》卷15引《元一统志》:“大虫江在辽阳路,发源县东南龙凤山分水岭下,东南流经废博索府(即婆速府),南流合于鸭绿江。”
①三国魏分陇右置,因秦邑以为名。后省入雍州。西晋泰始五年 (269) 分雍、凉、梁三州复置,治所在天水郡冀县 (今甘肃甘谷县东)。太康三年(282) 废。七年 (286) 复置,徙治上邽县 (北魏曾改
简称西寿监军司,亦名保泰军。西夏初置,治所在定西城(今甘肃定西县南)。大安七年(1081)移治柔狼山(今甘肃靖远县东北狼山)。元废。西夏置,治今甘肃省靖远县北境。元废。
即今广东顺德市西北北滘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16:顺德县有“北滘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