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江铺
即今湖南衡南县 (驻衡阳市) 西南七十二里栗江镇。清属清泉县。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清泉县图: 衡州府西南有栗江铺。
即今湖南衡南县 (驻衡阳市) 西南七十二里栗江镇。清属清泉县。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清泉县图: 衡州府西南有栗江铺。
即今河南伊川县南十二里白元乡。旧属伊阳县。清道光《伊阳县志》卷1《村镇》:“白元镇,即寨子街。”
即今河北怀来县南二十五里桑园乡。清乾隆 《宣化府志》 卷10怀来县: 南路有桑园。
①即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与陕西韩城市东北,夹河对峙。相传大禹所凿,故名。《水经· 河水注》: “昔者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 《经》 所谓龙门矣。《魏土地记》 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
①在今山西平定县西南冠庄脑附近。《方舆纪要》 卷40平定州: 冠山在 “州西南八里。以高冠群山而名”。②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南五十里。脉起泰山,突峙于此。《汉书· 五行志》: 元凤三年 (前78),“泰山
五代蜀置,属绵谷县。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北漫天岭。《宋史·王全斌传》:乾德中伐蜀,崔彦进等破取小漫天寨,“蜀人退保大漫天寨”。即此。
即今四川成都市东清泉镇。清嘉庆 《金堂县志》 卷2: 廖家场 “去城 (今城厢镇) 三十里”。
元置,为洮州治。治所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乡。后废。
在今四川绵竹市大西门外。蜀汉后主炎兴元年 (263) 冬,诸葛亮长子诸葛瞻及其孙诸葛尚,与魏将邓艾大战于绵竹关,均战败殉国,就地安葬。《清一统志·绵州》: 诸葛瞻墓 “在绵竹县西门外”。墓前石碑正中阴
明置,属广宁右屯卫。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北。《明史· 神宗本纪》: 万历三十七年(1609),“拱兔陷大胜堡,游击于守志战于小凌河,败绩”。
明 “九边” 之一。明弘治十五年 (1502)置,为军事重镇。治所在固原州 (今宁夏固原县)。防区相当今宁夏南部和甘肃东南部。《明史·兵志三》: “固原州,隶以四卫,设总制府,总陕西三边军务。” 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