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春秋晋邑。当在今山西南部、黄河北岸。《左传》: 襄公十一年 (前562),“秦、晋战于栎,晋师败绩”。即此。

②春秋楚邑。在今河南新蔡县西北。《左传》: 昭公四年 (前538),“冬,吴伐楚。入棘、栎、麻”。杜注: “汝阴新蔡县东北有栎亭。”

③春秋郑别都。即今河南禹州市。《春秋》: 桓公十五年 (前697) 九月,“郑伯突入于栎”。杜注:“郑别都也。今河南阳翟县。”


古邑名。(1)春秋郑国别都。在今河南省禹州市。战国时称阳翟,属韩。《左传》桓公十五年(前697年):“郑伯因栎人杀檀伯,而遂居栎。”即此。(2)春秋楚东鄙。在今河南省新蔡县西北。《左传》昭公四年(前538年):“吴伐楚,入棘、栎、麻。”(3)即“栎阳”。


猜你喜欢

  • 白苹洲

    在今浙江湖州市东南一里许苕溪中。《寰宇记》卷94乌程县:白苹洲,“洲上有鲁公颜真卿芳亭,内有梁太守柳恽诗,云:‘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因以为名”。唐顾况有《白苹洲送客》诗。今已不存。

  • 徐嵩堡

    在今陕西彬县西南。十六国前秦中垒将军徐嵩,据险筑堡以自固,故名徐嵩堡。《晋书·苻登载记》: 东晋太元十二年 (387),“姚苌遣其将军姚方成攻陷徐嵩堡,嵩被杀,悉坑戎士”。

  • 阳刘镇

    即杨刘镇。今山东东阿县东北杨柳镇。

  • 平卢军

    唐、五代方镇名。唐开元七年(719)升平卢军使置,为玄宗时十节度使之一。治所在营州(今辽宁朝阳市)。领平卢、卢龙二军,榆关等守捉及安东都护府,屯营、平二州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下游以东,辽宁大凌河以西地区

  • 窝卜

    在今四川冕宁县西北窝堡乡。清康熙四十九年 (1710) 置窝卜土百户。

  • 亭台 (臺) 山

    ①在今四川筠连县南。《方舆纪要》卷70筠连县: 亭台山在 “县南二十五里。山形壁立,状若亭台”。②又名台山、荆山。在今甘肃灵台县北。《魏书· 地形志》 泾州赵平郡鹑觚县: “有亭台山。”

  • 如拉

    或作藏如拉。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古地区名。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将全境划分为乌如、要如、叶如、如拉等四个军政区域,即乌思藏四如。如拉是藏文音译,意为“分支翼(部)”,其区域东至姜尼扎

  • 蒙县

    ①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县北二十二里老蒙墙寺。汉属梁国。南朝宋为谯郡治。北齐废。②南朝宋侨置,属南梁郡。治所在今安徽寿县南。北魏属梁郡。隋开皇初废。③北魏置,为蒙郡治。治所在今安徽利辛县东北三

  • 昌江

    ①一名大河。又名北河。即今江西东北部昌江,为鄱江北源。《寰宇记》 卷107浮梁县: 昌江“在县南。水西流会诸溪水入鄱江”。②即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南之昌化江。《方舆纪要》 卷105昌化县: 昌江在

  • 利州路

    北宋咸平四年(1001)分西川路置,治所在利州(今四川广元市)。皇祐三年(1051)移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营山、南部以北,通江、平昌以西,平武、梓潼以东地区和陕西秦岭以南,子午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