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枋头

枋头

又名枋堰。在今河南浚县西南五十六里前枋城村。《水经·淇水注》: “淇水又南,历枋堰。旧淇水东南流,径黎阳县界入河。……汉建安九年,魏武王于水口,下大坊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故时人号其处为枋头。” 十六国后赵时,氏人苻氏自关中徙此,以卫邺都。《晋书· 苻洪载记》: 石季龙 “以洪为龙骧将军、流人都督,处于枋头”。又 《苻坚载记》: 苻坚灭前燕后,“坚自邺如枋头,宴诸父老,改枋头为永昌县”。北魏曾为汲郡治。


在今河南省浚县西东、西枋城。东汉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袁尚,围邺,在淇水入黄河口用大枋木作堰遏淇水入白沟,增加水量,以利漕运。故时人称枋头。魏晋南北朝时为军事要地。东晋太和五年(370年)于此置永昌县。桓温北伐,被慕容垂战败于此。


猜你喜欢

  • 阜宁县

    清雍正九年 (1731) 置,属淮安府。治所在庙湾镇 (今江苏阜宁县)。民国初属江苏淮扬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在江苏省东北部、废黄河西岸。属盐城市。面积 1443 平方千米。人口105.9万。辖1

  • 蓬山镇

    北宋熙宁三年 (1070) 废蓬山县置,属营山县。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五十八里三元乡。

  • 八开铺

    即今贵州榕江县西南八开乡。清置八开土千总。“八开”系苗语音译,意为蛤蟆山。

  • 嘉庆关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方舆纪要》 卷72嘉定州: 嘉庆关 “在州城东大江东岸。《志》 云: 凌云寺之西即嘉庆关”。

  • 界山砦

    北宋置,属彭水县。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境。《方舆纪要》 卷69彭水县: 界山砦“在县境”。

  • 姥岭

    在今浙江慈溪市南龙南乡南。《方舆纪要》卷92余姚县: 姥岭 “在县东北十五里。东去烛溪湖五里”。

  • 博特山

    在今云南昭通市西南五十里。《清一统志·昭通府》: 博特山 “在恩安县西南五十里。山有两峰对峙。蛮语相对为博特”。

  • 望江县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义乡县置,属熙州,大业初属同安郡。治所即今安徽望江县。取举目可望江流为名。唐武德四年 (621) 于县置高州,寻改智州。七年 (624) 属严州,后属舒州。南宋属安庆府。

  • 乌罗德健山

    即乌德健山。今蒙古国西南杭爱山。

  • 白塔洋

    今浙江绍兴市南鉴湖的俗称。《明史·地理志》会稽府山阴县:“南有鉴湖,长十四五里,俗曰白塔洋,有若耶溪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