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山
一名樊山。即今湖北鄂州市之西山。《三国志·吴书·王蕃传》:甘露二年(266),孙皓斩王蕃。裴注引《江表传》载:“(孙)皓用巫史之言,谓建康宫不利,乃西巡武昌,仍有迁都之意,恐群臣不从,乃大请会,赐将吏。皓出登来山,使亲近将掷蕃首,作虎跳狼争咋之,头皆碎坏,欲以示威,使众不敢犯也。”
古山名。又称樊山、袁山、西山、寿昌山、樊冈。在今湖北省鄂州市西。三国吴孙皓曾登此山。宋苏轼有《樊山记》。
一名樊山。即今湖北鄂州市之西山。《三国志·吴书·王蕃传》:甘露二年(266),孙皓斩王蕃。裴注引《江表传》载:“(孙)皓用巫史之言,谓建康宫不利,乃西巡武昌,仍有迁都之意,恐群臣不从,乃大请会,赐将吏。皓出登来山,使亲近将掷蕃首,作虎跳狼争咋之,头皆碎坏,欲以示威,使众不敢犯也。”
古山名。又称樊山、袁山、西山、寿昌山、樊冈。在今湖北省鄂州市西。三国吴孙皓曾登此山。宋苏轼有《樊山记》。
在今四川盐源县西。《明史·地理志》盐井卫: “西有斛僰和山,产金。” 《清一统志·宁远府一》: 斛僰和山 “在盐源县西。…… 《旧志》: 山在盐井卫西三十里”。
清置,属凉州府。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南。1913年裁入平番县。
在今海南省琼山市西。《方舆纪要》 卷105琼州府琼山县: 居缺峒 “在府西境。元大历初,琼山黎多叛,主帅谭汝楫请兵讨之,次居缺峒,败‘贼’ 兵。‘贼’ 有九峒,而居野居中,为最大,周百二十里,草木蒙密
在今河北唐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2唐县“神和山” 条下引 《县志》 云: “县西北高尖峪、空间窑诸处,旧尝产银,谓之银洞。明初尝采矿炼银,力多利少,闭不复采。”
在今山东费县东南五十里。东泇水发源于此。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5作 “旗山”。
又名高密店。即今河北高碑店市。古为燕赵分界处。昔有 “燕南赵北” 四字高碑,故得名高碑店。1962年新城县迁治于此。1993年改设高碑店市。集镇名。在北京市朝阳区中部、通惠河南。高碑店街道办事处驻地。
即洛阳桥。今福建泉州市东北洛阳桥。即“洛阳桥”。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资治通鉴》:南朝齐中兴元年(501),萧衍起兵攻建康,“王茂、邓元起、吕增珍进据赤鼻逻”,即此。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南朝齐中兴元年(501年),萧衍起兵攻建康,命王茂等进据赤鼻
在今四川安县南。《新唐书·地理志》:“(神泉)县北二十里有折脚堰,引水溉田,贞观元年开。”在今四川省安县塔水镇北。唐贞观元年(627年)开,引水灌田。
明洪二十年(1387)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在十三山驿(今辽宁锦县东北石山镇),寻移义州城(即今义县)。清初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辽宁省义县。属辽东都司。清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