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军
南宋置,属邕州右江道。治所在今广西田阳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为来安路。
南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来安路。
南宋置,属邕州右江道。治所在今广西田阳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为来安路。
南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来安路。
清初又称使犬部。分布在我国东北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下游地区。包括赫哲,费雅喀、库页等族。清吴桭臣 《宁古塔纪略》: 衣朗哈喇 “又东北五六百里为呼儿喀; 又六百里为黑斤; 又六百里为非牙哈; 总名乌稽鞑
即今山东莱州市东二十里之大基山,为掖水所出之山。《魏书·地形志》 东莱郡掖县: “有掖山祠。” 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7谓大基山西岩之先天观即古掖祠。可证大基山即古掖山。
即纽勒们河。今俄罗斯境之布列亚河。清康熙《平定罗刹方略》卷1:康熙二十二年(1683)十一月,“将军萨布素等奏:牛满河之奇勒尔奚鲁噶奴等杀十余罗刹,携其妻子来归”。
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西北,松花江支流。《清一统志·吉林一》:巴兰河“在宁古塔城东北六百余里。源出巴兰窝集,南流入混同江”。松花江左岸支流。在黑龙江省中部。《钦定盛京通志》:“国语(满语)巴兰,形势也。”
在今山西大宁县境。《方舆纪要》 卷41大宁县: “南北寨在县南北,去城各一里。元末右丞时公权、院使李子厚置此戍守。”
即苻秦时贰县城,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晋书·苻坚载记上》: 东晋兴宁三年 (365),坚以匈奴曹毂死,“分其部落,贰城已西二万余落封其长子玺为骆川侯,贰城已东二万余落封其小子寅为力川侯”。
又作兀勒灰河,兀鲁骨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郭勒。元太祖建国前曾与克烈部王罕激战于此,后为太祖弟合赤温封地。《元史·土土哈传》:“诸王也只里为叛王火鲁哈孙所攻,遣使告急。复从皇孙移师援之,败
即今福建三明市西南三元区。清《乾隆内府舆图》:沙县西南有三元街。
北魏太武帝置,属伍城郡。治所即今山西乡宁县西南五十二里西坡镇附近。太和二十一年(497)改为平昌县。古县名。北魏太武帝置,治今山西省乡宁县西南城里。属五城郡。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改为平昌县。
①西魏恭帝改江州置,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方山上。北周天和二年(567)废。唐武德三年(620)复置,八年(625)又废。②北周置,治所在尉氏县(隋改为六合县,今江苏六合县)。大业初废。唐武德七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