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
商、周诸侯国。姒姓。《史记·夏本纪》:“汤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正义》引《括地志》:“汴州雍丘县,古杞国城也。周武王封禹后,号东楼公也。”初在雍丘(今河南杞县)。杞成公迁都缘陵(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七十里)。杞文公又迁淳于(今山东安丘市东北三十余里)。公元前445年为楚所灭。
古国名。商方国,在今河南省杞县。后绝。周武王克殷,封东楼公于此。初在雍丘(今河南杞县)。春秋杞成公迁都缘陵(今山东昌乐县东南),杞文公又迁淳于(今山东安丘市东北)。公元前445年为楚所灭。
商、周诸侯国。姒姓。《史记·夏本纪》:“汤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正义》引《括地志》:“汴州雍丘县,古杞国城也。周武王封禹后,号东楼公也。”初在雍丘(今河南杞县)。杞成公迁都缘陵(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七十里)。杞文公又迁淳于(今山东安丘市东北三十余里)。公元前445年为楚所灭。
古国名。商方国,在今河南省杞县。后绝。周武王克殷,封东楼公于此。初在雍丘(今河南杞县)。春秋杞成公迁都缘陵(今山东昌乐县东南),杞文公又迁淳于(今山东安丘市东北)。公元前445年为楚所灭。
即今广东阳东县东北北惯镇。清道光《阳江县志》卷1有北惯墟。
即梅根河。今安徽贵池市东北九华河。《宋书·张兴世传》: 兴世谓沈攸之等曰: “上流唯有钱溪可据,地既险要,江又甚狭。” 又 《邓琬传》: “刘胡率轻舸四百,由鹊头内路欲攻钱溪。既而……住鹊头不进,遣龙
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黔江中。《方舆纪要》 卷108桂平县: 弩滩在 “府西北五十里。当大藤峡口,水涌而迅,势如发弩,因名。嘉靖五年,藤峡以北瑶酋侯胜海居弩滩为乱,指挥潘翰臣诱杀之”。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又名虎墩。在今江苏大丰县南小海镇。宋范仲淹倡筑捍海堰起此。
即今安徽和县西北善厚乡 (善厚集)。清光绪 《直隶和州志》 卷4: 善后集在 “州西北八十里”。
在今浙江兰溪市南。《方舆纪要》 卷93兰溪市: 南住山在 “县南十五里。祝穆云: 其山自闽中迤逦而来,至此截然而住,因名”。
在今湖北咸宁市西半里。《清一统志·武昌府》:西河桥“当往来孔道,旧设浮桥,明嘉靖中筑石墩,架木为梁。天启中改筑石桥,名永乐镇桥。洞七。本朝雍正五年修”。
在今福建晋江市北。《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晋江县: 清洋陂 “在府南。陂八十有二,洋陂最大,邑南诸洋俱受溉焉。自烟浦而西,水之小者为溪,大者为浦,溪浦分流之际,则筑土为陂,以溉溪旁之田。自南安县之九
①一名罗目山。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寰宇记》 卷74罗目县: 罗蒙山 “在旧县北三里。俗语讹呼为罗目山”。后罗目县北移,今峨眉山市南,其附近之山亦以罗蒙名之。《清一统志·嘉定府一》: 罗蒙山 “
1933年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四川通江县的两河口、空山坝和陕西镇巴县的核桃树、简池四地析置,治两河口(今四川通江县北两河口乡)。同年2月迁治泥溪场(今通江县北泥溪乡)。1935年3月废。旧县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