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山
即今安徽肥西县西之紫蓬山。《方舆纪要》卷26庐州府合肥县:紫蓬山在“府西七十里。一名李陵山,以山上有李陵庙也”。
又称紫蓬山。在安徽省中部肥西县境。据《紫蓬山志》载,三国时魏将李典曾在此屯兵。李陵,典之先祖,典为之立庙于此,称李陵庙。山以庙名。主峰海拔188.7米。森林覆盖率达80%,天然林以马尾松、栗树为主,人工林多松、杉、油桐、板栗等。西北麓有大堰湾水库。已建国家森林公园。
即今安徽肥西县西之紫蓬山。《方舆纪要》卷26庐州府合肥县:紫蓬山在“府西七十里。一名李陵山,以山上有李陵庙也”。
又称紫蓬山。在安徽省中部肥西县境。据《紫蓬山志》载,三国时魏将李典曾在此屯兵。李陵,典之先祖,典为之立庙于此,称李陵庙。山以庙名。主峰海拔188.7米。森林覆盖率达80%,天然林以马尾松、栗树为主,人工林多松、杉、油桐、板栗等。西北麓有大堰湾水库。已建国家森林公园。
即今广东东源县北顺天镇,北接连平县界。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河源县北有顺天湖墟。
1943年日伪改太原县置,属雁门道。治晋源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复名太原县。
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六十里。《舆地纪胜》卷121郁林州:飞云山“在博白县。山石上有巨人迹。又有石函,常有蛇吐珠,夜出光焉”。《明一统志》卷84梧州府:飞云山“山势险峻,朝夕常有云气”。
即今西藏隆子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隆子宗。“隆子”,藏语意为须弥山顶。1960年改设隆子县。驻机当。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隆子县机当。1960年撤销,改置隆子县。
今蒙古国前杭爱省翁金河源东巴颜乌兰山。为元初诸帝冬季驻地。《元史·太宗纪》:太宗十三年 (1241) 冬, “至鈋铁胡兰山”, 饮酒过量而死。同书 《宪宗纪》 作月帖古忽阑。
北宋宣和二年 (1120) 于废溱州及溱溪县置,属南平军,在今四川綦江县南吹角坝。后废。
在今四川垫江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69垫江县: 将军岩山在“县东南十里。山形陡峻,因名。《志》 云: 有二石柱,形若将军也”。
①指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瞿塘峡和巫山县之巫峡。《资治通鉴》:南朝陈天康元年(566),“周信州蛮冉令贤、向五子王等据巴峡反,攻陷白帝,党舆连结二千余里”。即此。②即巴国三峡的简称。指今四川重庆市至涪陵市
在今河北文安县东。《元史·河渠志一》“河间河”条:“黄龙港, 自锁井口开凿,至文安县玳瑁口,以通泺水,经火烧淀,转流入海。”《方舆纪要》卷11文安县:火烧淀在“县东二十五里。广四十余亩。县境有石沟、折
明置,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方舆纪要》 卷76武昌府江夏县: 将台驿 “在府东八里”。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 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