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山
即今安徽肥西县西之紫蓬山。《方舆纪要》卷26庐州府合肥县:紫蓬山在“府西七十里。一名李陵山,以山上有李陵庙也”。
又称紫蓬山。在安徽省中部肥西县境。据《紫蓬山志》载,三国时魏将李典曾在此屯兵。李陵,典之先祖,典为之立庙于此,称李陵庙。山以庙名。主峰海拔188.7米。森林覆盖率达80%,天然林以马尾松、栗树为主,人工林多松、杉、油桐、板栗等。西北麓有大堰湾水库。已建国家森林公园。
即今安徽肥西县西之紫蓬山。《方舆纪要》卷26庐州府合肥县:紫蓬山在“府西七十里。一名李陵山,以山上有李陵庙也”。
又称紫蓬山。在安徽省中部肥西县境。据《紫蓬山志》载,三国时魏将李典曾在此屯兵。李陵,典之先祖,典为之立庙于此,称李陵庙。山以庙名。主峰海拔188.7米。森林覆盖率达80%,天然林以马尾松、栗树为主,人工林多松、杉、油桐、板栗等。西北麓有大堰湾水库。已建国家森林公园。
南宋景定二年(1261)改海州置,治所在朐山县(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辖境相当今江苏连云港市、赣榆、东海、沭阳、涟水等县及以东之地。后复改海州。
即今福建上杭县东北白砂镇。1931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置杭武县治此。
战国魏都邑。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魏惠王九年(前361;一说六年或三十一年), 自安邑徙都于此,为当时最大的都市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二年(前225),“王贲攻魏, 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
东晋太元十五年 (390) 侨置,属南汉中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境。南齐废。
①秦置,治博阳 (今山东泰安市东南旧县)。辖境南至今山东泰安、莱芜,西至德州、平原,东至邹平、阳信,北至河北盐山、海兴等地。西汉初改置济北国。后国除屡改为郡,不久复为国。南朝宋改济北国为郡,徙治肥城
①唐贞观十六年 (642) 置,治所在夜郎县 (今贵州正安县西北)。《旧唐书·地理志》 珍州夜郎县: “以县界有降珍山,因名珍州。” 天宝元年(742) 改为夜郎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珍州。辖
明洪武十九年(1386)置,属安顺州。治所即今贵州安顺市东南三十里宁谷镇。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废。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置,治今贵州省安顺市东南宁谷镇。属安顺州。后又属普定卫、安顺军民府。清
清雍正二年 (1724) 分常熟县置,属苏州府。与常熟县同城而治。治所即今江苏常熟市。1912年并入常熟县。古旧县名。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常熟县(今江苏常熟市)东部置,与常熟县同城而治,辖城东偏
清置,属赤峰县。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南七十里。清有千总外委驻守。“哈拉木头”,蒙古语意为黑树丛。
在今广东番禺市(市桥镇)东莲花山水和市南沙湾水一带。清李调元《南越笔记》卷46:“番禺海中有白蚬塘, 自狮子塔至西江口, 凡二百余里,皆产白蚬。……白蚬多生于雾,每当春暖,白雾瀰空,濛濛霂霂之中。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