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李庄镇

李庄镇

即今四川宜宾市东六十里李庄镇。清嘉庆《南溪县志》卷3:李庄镇“在县西南七十里”。民国《南溪县志》卷1:李庄镇“宋以前县治,地滨大江,又当叙南孔道。故商业繁盛,居民千余家,与宜宾交通极便”。抗日战争期间,史语所及同济大学迁此。


(1)在安徽省砀山县东部14公里。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5.2万。镇人民政府驻李庄,人口 3870。以李庄自然村为名。1961年设李庄公社,1980年改区,1988年置镇。为县城东部粮、棉和水果集散地。有砖瓦、轧花、织布、针织、水泥、农机等厂。陇海铁路经此并设站。徐商公路经镇北,有支线南接砀萧、砀永公路。(2)在山东省惠民县南部,东临黄河大堤。面积101.7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李庄,人口 8000。明洪武年间,李姓始祖迁此立村,名李家庄,简称李庄。1950年为惠民县第十二区,1955年名李庄区。1958年至1968年曾先后名李庄乡、李庄公社、李庄区。1971年复名李庄公社,1984年为李庄镇。2001年申桥镇并入。黄河、徒骇河流经。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有地毯、织布、橡胶、皮革等厂。车马挽具为传统的手工艺品。滨郑公路经此。(3)在山东省郯城县南部。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李庄,人口1万。本名太平庄,据《沂州府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因李姓兴旺,改名李家庄,简称李庄。1948年归临沭县。1956年划归郯城县,为李庄区。1958年成立李庄公社,1984年置镇。主产小麦、玉米。有农机修理、面粉加工、皮肥化工、铁木加工、建材等厂。205国道、曹李公路经此。(4)在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东部。面积11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李庄,人口 6000。镇以驻地名,以姓氏得名。1949年为李庄镇。1992年文化、麦坝二乡并入。产油菜籽、花生、甘蔗等。有磷矿、石材。有磷肥、酿酒、农机修配、制糖、机械、纸袋等厂。历为宜宾东部水路门户和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接宜长公路。长江通机动船。抗日战争期间中央研究院、同济大学曾迁此。石牛山有明建旋螺殿。


猜你喜欢

  • 安西四镇

    即四镇。唐代安西都护府所辖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等四个军事重镇。显庆三年(658)、开元七年(719)曾以焉耆代碎叶。唐代安西都护府属下的龟兹、于阗、疏勒、碎叶(或焉耆)四个军事重镇,负责西域地区军事

  • 图尔库勒

    即今新疆伊吾县西北托勒库勒。清乾隆《西域图志》 卷24: 图尔库勒 “在巴尔库勒城东三百里。其泽周回五十里。源出天山北麓,西北流五十里,潴为水泽,当盐池之南”。

  • 峡阳

    即今福建南平市西北峡阳镇。清时南平县丞驻此。民国时设县佐。即今福建省南平市西北峡阳镇。清福建南平县丞驻此。

  • 吕州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汾州置,治所在霍邑县(今山西霍州市)。辖境相当今山西霍州市及汾西、洪洞县地。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贞观十七年(643)废。《元和志》卷12霍邑县:“吕坂在县西南十

  • 嶂州

    唐贞观四年 (630) 以处降羌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唐贞观四年(630年)以党项部落置,治洛平县(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属静边州都督府。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若尔盖县

  • 巴惯山

    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石耶乡南。《方舆纪要》卷73石耶洞长官司:巴惯山在“司治南一里。山崖多板石,土人呼板石为巴惯也。又南一里有石崖”。

  • 洪济城

    北周置,在今青海贵德县西。《资治通鉴》: 唐天宝二年 (743),皇甫惟明 “击吐蕃,行千余里,攻洪济城,破之”。胡三省注引杜佑曰: “廓州达化县有洪济镇,周武帝逐吐谷浑所筑,在县西二百七十里。”北周

  • 海丰 (豐) 县

    ①东晋置,属东官郡。治所即今广东海丰县。以海产丰盛而名。隋改属龙川郡。唐属循州。五代南汉属祯州。宋属惠州。元属惠州路。明属惠州府。民国初属广东潮循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②明永乐初改东无棣县置,属武

  • 都唐县

    又作都篖。西晋太康二年 (281) 在原都梦县地置,属兴古郡。治所在今云南文山县境。东晋永和三年 (347) 后改西安县。古县名。西晋太康二年(281年)置,治今云南省文山县境内。属兴古郡。南朝宋废。

  • 球川

    即今浙江常山县西球川溪。源于常山县西北紫坑岭,南至江西玉山县入信江。《方舆纪要》 卷93常山县: 球川在 “县西五十里。四山环抱,川经其间,险僻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