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甘思
藏语音译名。亦作朵·甘。大体上当今青海、甘肃藏族聚居区和西藏北境及四川、云南藏族聚居区和西藏东境。吐蕃王朝(约629—842)占据管辖,两宋时建有唃厮啰等地方政权;元代为宣政院管辖,置吐蕃等处及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明代置朵·甘都指挥使司。清代为驻藏办事大臣、西宁办事大臣、川滇边务大臣分别管辖。
藏语音译名。亦作朵·甘。大体上当今青海、甘肃藏族聚居区和西藏北境及四川、云南藏族聚居区和西藏东境。吐蕃王朝(约629—842)占据管辖,两宋时建有唃厮啰等地方政权;元代为宣政院管辖,置吐蕃等处及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明代置朵·甘都指挥使司。清代为驻藏办事大臣、西宁办事大臣、川滇边务大臣分别管辖。
即星宿海,在今青海曲麻莱县东北麻多乡境。《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河源有泉百余泓,“方可七八十里,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以故名火敦脑儿。火敦,译言星宿也”。在今青海省黄河上源。蒙古语火敦,意为“星宿
①亦作鲢水。即今广东南雄县西北之凌江。《水经·溱水注》:“连水出南康县凉热山连溪,山即大庾岭也。……其下船路,名涟溪。涟水南流,注于东溪,谓之涟口。庾仲初谓之大庾峤水也。”②在今云南姚安县西三十里。《
今内蒙古狼山与阴山之合称。《资治通鉴》: 南朝陈太建十四年 (隋开皇二年,582),“隋大将军韩僧寿破突厥于鸡头山,上柱国李充破突厥于河北山”。古山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狼山和阴山的合称。东西走向。
隋开皇十六年(596)分武城县置,属贝州。治所在今山东武城县东。大业初属清河郡。唐属贝州。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696)移治今武城县。《元和志》卷16历亭县:“遥取汉历县为名。”元至元二年(1265)废
一作陈疃。即今山东日照市西北五十里陈疃镇(原东陈疃)。明嘉靖《青州府志》卷11:沈疃集“在(日照)县正西七十里”。
一作母得章山。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二十里旧县东。《元史·世祖纪》:至元五年(1268),“改母章德山为定远城”。
北宋置羁縻州,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当在今广西西南部左江流域。后废。
清雍正六年 (1728) 升蒲州置,治所在永济县 (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镇)。辖境相当今山西芮城县西部及万荣、临猗、永济三县市地。1912年废。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蒲州置,治永济县(今山
即岸门。在今山西河津市南。《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元朔二年 (前127) 封卫青校尉 “张次公为岸头侯”。即此。集镇名。在江苏省金坛市中东部,西濒钱资荡。属水北镇。人口约 2000。为原岸头乡人民政
在今四川理塘县北。元为吐蕃等路宣慰司治。明为参卜郎千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