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麻龙堡
北宋置,属巩州。当在今甘肃陇西县境。后废。
北宋置,属巩州。当在今甘肃陇西县境。后废。
①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的合称。②唐时称今甘肃地区为五凉。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诗:“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即是。
亦作布勒哈齐淖尔、鄂毕淖尔。即今新疆精河县北艾比湖。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3: 喀喇塔拉额西柯淖尔 “东西百五十里,南北八十里,周四百余里。冬夏不盈亏,戽水于岸自然成盐,商贾运贩一升数钱,伊犁之境
即今河南正阳县南陡沟镇。民国 《重修正阳县志》 卷1: “陡沟店,城西南六十里。有集。”
①又名九龙桥。在今江苏南京通济门外秦淮河上。建于明初。《明一统志》 卷6南京: 通济桥“在上方桥东。以上三桥 (即上方桥、中和桥、通济桥) 俱跨濠水 (秦淮河)”。②在今浙江金华市城区南金华江上。原系
即今四川威远县东北高石镇。清嘉庆《威远县志》 卷 2: 高石场 “在北乡。离城三十里”。
在今广西贺县东北桂岭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贺县图:东北有大发汛。
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九十余里。《清一统志·建宁府》: 廌山 “蜿蜒逶迤,如琢如削。宋游酢读书于此”。学者称酢为 “廌山先生”。
唐安西都护府属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楚河南岸。《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四夷路程》:“贺猎城又三十里至叶支城。”
即古邛崃山。今四川荥经县西南与汉源县交界之大相岭山。《明史·地理志》 荣经县:“西有大关山,邛崃关在焉。”《方舆纪要》卷72荣经县:大关山在“县西八十里,山极险隘,当西南彝要路。或曰山即邛崃之西麓,邛
亦作奉巂山。即今四川西昌市南邛海西之泸山。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邛都县 “有邛都河,河中有蜯巂山”。《水经·江水注》: 邛都县“县陷为池,今因名为邛池,南人谓之邛河,河中有蜯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