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那县
①秦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彭阳县西三十三里古城乡。《史记·匈奴传》: 秦二世元年(前209),匈奴冒顿 “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即此。西汉属安定郡。北魏末废。
②西魏大统元年 (535) 置,为安武郡治。治所即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朝那镇。隋末废。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西南古城镇。先隶北地郡,元鼎三年(前114年)改隶安定郡。北魏末废。(2)西魏大统元年(535年)置,治今甘肃省灵台县西北。为安武郡治。隋末废。
①秦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彭阳县西三十三里古城乡。《史记·匈奴传》: 秦二世元年(前209),匈奴冒顿 “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即此。西汉属安定郡。北魏末废。
②西魏大统元年 (535) 置,为安武郡治。治所即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朝那镇。隋末废。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西南古城镇。先隶北地郡,元鼎三年(前114年)改隶安定郡。北魏末废。(2)西魏大统元年(535年)置,治今甘肃省灵台县西北。为安武郡治。隋末废。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置,属海南卫。治所即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正统间陵水县徙治于此。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治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属南海卫。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裁。
即今四川绵竹县东北之绵远河。《汉书·地理志》 绵竹县: “紫岩山,绵水所出。东至新都北入雒。” 《元和志》 卷31绵竹县: “绵水出县西北紫岩山。《蜀都赋》 ‘浸以绵、洛’ 谓此水也。蜀人称郫、繁曰膏
①一名沙头市。即今湖北荆沙市。南宋陆游《入蜀记》:“过白湖,渺然无津。抛江, 至井子铺……日入,泊沙市。”即此。范成大《吴船录》卷下:“至荆南之沙头,宿沙头。一名沙市。”《宋史·河渠志》:“沙市,地本
即筰都县。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北。《汉书·武帝纪》 注: “臣瓒曰: 《茂陵书》 沈黎治笮都,去长安三千三百三十五里。”
即今河南温县治。《续汉书·郡国志》 平皋县:“有李城。”《晋书·石季龙传》:石遵闻季龙之死,屯于河内。姚仲弋、苻洪等班师而归,“遇遵于李城”。隋移温县治此。即今河南省温县治。战国赵孝成王时秦攻邯郸,李
①即峿山。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六十里。今名壶山。《水经·潍水注》: 浯水 “出浯山,世谓之巨平山也”。②即三浯山。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六十里。(1)又称三浯山。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2)在今山东省莒县北。
唐筑,在今河南郾城县境。《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一年 (816) 九月,“李光颜、乌重胤奏,拔吴元济陵云栅。丁亥,光颜又奏,拔石、越二栅”。在今河南省郾城县。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李光颜、乌重胤攻吴元
即古覆甑山。又名塔山。今山东潍坊市东南四十里溉源山。《寰宇记》 卷18潍州北海县: 溉源山 “山形如塔,旧名塔山。《地理志》 云: 覆甑山,溉水所出。《水经注》 云,溉水出塔山。是山有二名,故两存焉。
清宣统三年 (1911) 改打箭炉厅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四川康定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康定、炉定、雅江、理塘、稻城等县地。1913年降为康定县。清宣统三年(1911年)改打箭炉厅置,治今四川省康定县。辖
①北宋真宗景德中置,属浮梁县。即今江西景德镇市。为中国古代陶瓷业中心之一。素有 “瓷都” 之称。《方舆纪要》 卷85浮梁县: 景德镇 “水土宜陶。宋景德中置镇于此,因以景德为名”。旧与佛山、汉口、朱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