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望都县

望都县

①西汉置,属中山国。治所在今河北唐县东北十四里高昌店。《水经· 滱水注》: “ 《帝王世纪》 曰: 尧母庆都所居,故县目曰望都。” 北魏属北平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 (586) 复置,属定州,大业初废。

②唐武德四年 (621) 分安喜、北平二县置,属定州。初治在安险故城 (在今定州市东),贞观八年 (634) 移治今河北望都县。北宋属中山府。金改名庆都县。清乾隆十一年 (1746) 复名望都县,属保定府。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③辽以定州望都县俘户置,属平州。治所在今河北卢龙县南。金大定七年 (1167) 改为海山县。


(1)古县名。辽太祖以所俘望都县户置,治今河北省卢龙县南。属平州。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名为海山县。(2)今县名。在河北省中部。属保定市。面积357平方千米。人口26万。辖2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望都镇。战国时为赵庆都邑。西汉置望都县,治今唐县东北,属中山郡(国)。《汉书·地理志》注:“张晏曰: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登尧山见都山,故以为名。”北魏属北平郡。北齐省入北平县。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属定州,大业初复省入北平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再置,贞观八年(634年)徙今治,属定州。金更名庆都县,属定州。蒙古、元先后属真定府、保定路。明属保定府。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复名望都县,属保定府。1913年属直隶省保定道,1928年属河北省。1949年属保定专区。1958年并入唐县,1962年复置,属保定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4年划归保定市。地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地势西高东低。有唐河、九龙河、运粮河流经。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盛产辣椒,特产辣椒油。有机械、化肥、水泥、棉织、农机等工业。京广铁路及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经境内。古迹有药材壁画墓。


猜你喜欢

  • 三嵕庙

    又称灵��王庙。在今山西壶关县南二十四里黄家川南阳护村。据庙内碑记载,庙创建于金大定乙未年(1175)。明代重修。现存庙宇除大殿为金代建筑外,其余均为明代建筑。

  • 白牙山

    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50固始县:白牙山“山产桑,中弓材”。

  • 青莲

    即今广东阳山县东南青莲镇。《清一统志·连州》: 淇潭堡巡司 “明洪武二年置西岸巡司,在州西北。正统四年移驻阳山县青莲水口,仍旧名。本朝雍正十年改名青莲。乾隆二十八年复移驻此 (淇潭堡),改今名”。即今

  • 观台镇

    北宋置,属滏阳县。即今河北磁县西南观台镇。在河北省磁县西部,岳城水库西侧。面积41.6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观台,人口 9110。镇北有土台,传为曹操阅兵所筑,故名观台。1953年属峰峰矿区

  • 石堂县

    北魏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境。后废。

  • 雷远镇

    清置,属宜君县。即今陕西宜君县东八十里雷塬乡。

  • 勿根山

    即东木根山。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四年(389),“(后)燕范阳王德、赵王麟击贺讷,追奔至勿根山,讷穷迫请降”,即此。古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西北。《读史方舆纪要》谓即东

  • 赤门

    春秋时吴都(今江苏苏州市)正南门。《吴地记》:“(匠)门南三里有葑门、赤门,有赤将军坟。在蛇门东,陆无水道,故名赤门。”

  • 般阳府

    明洪武初改般阳路置,治所在淄川县 (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九年 (1376) 降为淄川州。明洪武初以般阳路改置,治淄川县(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淄博市、博兴县西部及高青、邹平以东,

  • 大获城

    南宋绍定中筑,在今四川苍溪县东三十里王渡镇大获山上。《宋史·余玠传》:“又移金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阆州于此。《元史·杨大渊传》:“岁戊午,宪宗兵至阆州之大获城。”即此。据《方舆纪要》卷68苍溪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