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州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嵩州置,治所在武陵县 (今湖南常德市)。大业初改武陵郡。唐初复为朗州。天宝初又改为武陵郡,乾元初复为朗州。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市及汉寿、桃源县地。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1012) 改为鼎州。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嵩州置,治武陵县(今湖南常德市)。唐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德、桃源、汉寿、沅江等市县地。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为鼎州。濒洞庭湖,唐兴修水利工程,溉田甚多。五代末周行逢割据湖南,曾以此为根据地。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嵩州置,治所在武陵县 (今湖南常德市)。大业初改武陵郡。唐初复为朗州。天宝初又改为武陵郡,乾元初复为朗州。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市及汉寿、桃源县地。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1012) 改为鼎州。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嵩州置,治武陵县(今湖南常德市)。唐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德、桃源、汉寿、沅江等市县地。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为鼎州。濒洞庭湖,唐兴修水利工程,溉田甚多。五代末周行逢割据湖南,曾以此为根据地。
亦名火峰砦。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78巴东县:火峰山寨“其地有火烽,据险置寨,因名。明初,汤和伐蜀,克归州,取火烽山砦。即此”。
唐长安三年(703)置,属岚州。治所即今山西岢岚县。《元和志》卷14岚谷县:“因岚谷为名。”神龙二年(706)废,开元十二年(724)复置岚谷县。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为岢岚军治。熙宁三年(107
北宋置羁縻州,属茂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境。《宋史·蛮夷传四》:政和七年(1117),“涂、静、时、飞等州蛮复反茂州,杀掠千余人”。后废。
明洪武四年(1371)改散毛宣慰司置,属施州。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永乐九年 (1411) 改为长官司。十三年 (1415) 改为宣抚司。属施州卫。清初改为散毛土司。
元置,在今广东东源县东北义合镇。
在今安徽潜山县东北。《清一统志·安庆府二》: 青口驿 “在潜山县东北五里”。
又名长宁镇。即今河北滦南县东北二十五里长凝镇。清光绪《滦州志》卷8:长凝街在“城南三十里”。
(在今福建明溪县东紫云。《方舆纪要》卷98汀州府归化县: 紫云台山在 “县东南八十里。周围二十里,高十里。其顶上平,有田塘水碓,民居四五百户,腴田数千亩。气候多寒,夏月无暑,每日色岚光互相掩映,则紫气
①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二十五里。《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元年(948),蜀将安思谦“败汉兵于玉女潭”。即此。②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南。《清一统志·凤翔府一》:玉女潭在“鱼塘峡内,其水自永安宫前流入此潭,从半
①唐武德初析协州置,治所在靖川县 (今云南昭通市北部靖安坝子)。辖境约当今云南昭通市北部及大关县西部地。天宝后废。②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高安县 (今江西高安县)。七年 (624) 改为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