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朔州

朔州

①北魏置,治所在云中郡盛乐县 (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清水河、准格尔等市县旗地及山西偏关、河曲二县一带。永熙中改为云州。

②北齐天保六年 (555) 置,治所在新城县 (今山西朔州市西南),八年 (557) 移治招远县 (隋改善阳县,即今朔州市)。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马邑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改朔州,天宝元年 (742)改马邑郡,乾元元年 (758) 仍改朔州。辖境相当今山西朔州市及应县、山阴、神池、五寨、偏关、河曲等县地。建中初移治马邑县 (今朔州市东北三十三里马邑村),寻复还故治。元属大同路,辖境缩减到相当今朔州市地。明洪武二年 (1369) 属大同府。清雍正三年 (1725) 改属朔平府。1912年改为朔县。

③西魏大统十一年 (545) 置,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庆阳县一带。北周保定元年(561) 废为周武防。

④北周天和中侨置,治所在洛邑县 (今陕西宝鸡县驻地虢镇)。建德中废。


(1)北魏太武帝置,治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及和林格尔、清水河、托克托等县,准格尔、达拉特、杭锦等旗地。正光五年(524年)改为云州。(2)北魏正光五年(524年)以怀朔镇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西南。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和固阳县、乌拉特前旗等地。时六镇起义军已占领怀朔镇,孝昌中乃寄治并州界,在今山西省寿阳县界,东魏又侨置于介休县界。北周废。(3)又名北朔州。北齐天保六年(555年)置,治新城县(今山西朔州市东北)。八年徙治马邑城,另置招远县(隋改善阳,唐改鄯阳,今朔州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朔州市一带。隋大业初改为代郡,寻改为马邑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朔州,天宝元年又改为马邑郡,乾元初仍改为朔州。五代晋天福初地属契丹。明初以州治鄯阳县省入。清不辖县,1912年改为朔县。北宋雍熙三年(986年)宋将杨业为辽所败,遇伏被俘于此。(4)西魏大统十一年(545年)置,治今甘肃省庆阳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环江中上游地区。北周保定元年(561年)改周武防。(5)北周天和中侨置,治洛邑县(今陕西宝鸡市虢镇)。辖境不详。后废。


猜你喜欢

  • 河

    即石臼河。 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 《寰宇记》 卷61平山县: “县西北五十里水出焉, 亦谓之石臼水,又谓之鹿水,出行唐东入博陵,谓之木刀沟,又谓之袈裟水,从此过石疃山,南流入滹沱河。”

  • 上马桥长官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上桥县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东北二十里高镇。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宣慰司。万历间属定番州。清乾隆年间裁。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上桥县置,治今贵州省惠水县东

  • 姚家沟镇

    即姚沟。今安徽无为县南姚沟镇。清乾隆 《无为州志》 卷4: 姚家沟 “在治东南四十里无为乡”。在陕西省凤翔县东部。面积134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姚家沟,人口3320。1949年设姚家沟

  • 日娃土司

    一作日瓦土司。民国分玉树戎模土司置,驻牧地在今青海治多县西境。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卷下:“戎模近又分出日娃族。”

  • 青崖山

    在今山东长清县南四十里。《金史·宣宗纪》: 兴定四年 (1220),“八月戊午朔,严实、成江、王赟据济南,山东招抚高居实遣人招严实于青崖砦,获其款以闻”。《方舆纪要》 卷31长清县: 青崖山 “冈峦绵

  • 江桥镇

    ①即今黑龙江省泰来县东北江桥镇。民国《东北年鉴》:洮昂铁路有江桥站(即哈拉尔格)。②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江桥镇。清光绪《嘉定县志》卷1:江桥镇在“县治南三十三里十一都, 与上海宝山接壤”。在上海市嘉定

  • 贡台

    即今河北深州市南五十二里贡家台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5深州图:南有贡台。

  • 厚坡集

    即今河南淅川县东南厚坡镇。旧属邓州。清乾隆 《邓州志》 卷5 《集镇》: 厚坡集 “在州西六十里,有集”。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11: 同治元年 (1862) 八月,太平军由淅川马蹬 “入邓州之厚坡

  • 左阳县

    北周改龙巢县置,为齐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真阳县。

  • 坊镇

    即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坊镇。清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郃阳县:坊镇“在县东二十里”。在陕西省合阳县东部。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坊镇,人口 5940。宋由兴隆寺得名兴隆市,后改名宝坊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