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陵县
五代晋天福初改竟陵县置,为复州治。治所即今湖北天门市。北宋熙宁六年 (1073) 改属安州。元祐初复为复州治。南宋绍兴三年 (1133) 为荆湖北路安抚使驻地。元属沔阳府。明属沔阳州。清属安陆府。雍正四年 (1726) 改为天门县。
古县名。五代晋天福初改竟陵县置,治今湖北省天门市,为复州治。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属安州。元祐初复为复州治。绍兴三年(1133年)为荆湖北路安抚使驻地。清雍正四年(1726年)改名天门县。
五代晋天福初改竟陵县置,为复州治。治所即今湖北天门市。北宋熙宁六年 (1073) 改属安州。元祐初复为复州治。南宋绍兴三年 (1133) 为荆湖北路安抚使驻地。元属沔阳府。明属沔阳州。清属安陆府。雍正四年 (1726) 改为天门县。
古县名。五代晋天福初改竟陵县置,治今湖北省天门市,为复州治。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属安州。元祐初复为复州治。绍兴三年(1133年)为荆湖北路安抚使驻地。清雍正四年(1726年)改名天门县。
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西南十八里处。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三十二错、定 (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 之一。“通林”,门巴语意为最先看到的田地。1951年后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古巨梁水。即今河北丰润、玉田二县间之还乡河。
清属广东新安县,即今香港。康熙 《新安县志》卷3有香港村。道光二十二年 (1842) 被英国割占。1997年7月1日归还我国。即今香港。清为一渔村,属新安县。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即中宿峡。在今广东清远市东北三十五里。《清史稿·地理志》 广州府清远县:“中宿峡,一名飞来峡。”又称清远峡。因在广东省清远市城北,故名。北江小三峡之一。系河流切割山地而成。以孤立在低丘平原上,故名。峡
即五篆山。在今广西东兰县西南八十里。《清一统志 ·庆远府》: 武篆山 “一名五篆山。耸秀菁葱,上多大猿奇鸟”。
即今山东菏泽市东北侯集乡。清光绪《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菏泽县东北有侯集寨。
即今福建古田县南水口镇。《方舆纪要》卷96古田县:水口驿“即废古田县。宋时曰嵩溪驿,元改今名。明初因之,递运所亦置于此”。
即洭水。今广东连州市东南连江。《史记·南越列传》:元鼎五年(前112)秋,“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 出桂阳,下汇水”。《集解》徐广曰:“一作‘湟’。”《汉书·地理志》 桂阳郡桂阳县:“汇水南至四会入郁
即严关。在今广西兴安县西南严关乡。《明史·地理志》 作 “岩关”。
①亦曰雷塘。在今江苏扬州市北十里。《汉书·景十三王传》: 江都王建 “游雷波”。颜师古注:“波读为陂。雷陂,陂名。” 《新唐书·杜佑传》: 佑为淮南节度使,“决雷陂以广灌溉,斥海濒弃地为田,积米至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