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绍兴中置,在今甘肃西和县南百里。《宋史·吴曦传》: 南宋开禧二年 (1206),吴曦叛,“金人犯西和,王喜、鲁翼拒之。战方急,曦传令退保黑谷,军遂溃”。即此。
即今内蒙古阿巴嘎旗南高格斯台郭勒。《清一统志·阿巴噶部》: 韭河 “在右翼东南四十里。蒙古名郭和苏台,自阿巴哈纳尔流入境,经色几库山,西北入白海子”。
①三国魏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县东四十里。北魏废。隋开皇十年(590)复置,属相州。十八年(598)改为尧城县。②东晋置,为晋昌郡治。治所在王水口(今陕西西乡县东古城子)。北魏延昌三年(514)
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朅湿伐罗(今巴基斯坦卡拉奇)。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11:阿点婆翅罗国“周五千余里”。
亦作茜墩镇。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千灯镇。明景泰二年(1451)移石浦巡司驻此。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故居和墓地在此。1964年改为千灯镇。古镇名。又称茜墩镇。即今江苏省昆山市东南千灯镇。明景泰二年(145
又名东坝。明置,属高淳县。即今江苏高淳县东坝镇。明、清置巡司于此。(1)古镇名。俗称“东坝”(《明史·地理志》)。即今江苏省高淳县东南东坝镇。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凿溧阳银墅东坝河道,置石闸启闭
①在今浙江余姚市东南大隐镇。《新定九域志》卷5:大隐山,“夏侯曾先《地志》云:大隐山口南入天台北峰四明东足,乃谢康乐炼药之所”。《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大隐山,“晋虞喜三召不就,遁迹此山,因以为名”
即太行山。在今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寰宇记》 卷52孟州济源县: “太行山,相传皇母山也,或名女娲山。其上有祠,民祈福而岁祷焉。其山起于邑界。”
明弘治初置,在今陕西神木县西南三十里。清康熙《延绥镇志》卷1:大柏油堡“其地产柏多油,故名”。《清一统志·榆林府二》:大柏油堡“城在山上,周二里有奇,边垣长二十七里。本朝初设守备,乾隆二十九年裁,设有
①或称九有、九囿、九围、九域、九野。指传说中的我国中原上古行政区划。州名未有定说:《尚书·禹贡》 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吕氏春秋·有始览》 有幽州,而无梁州;《周礼·职方》 有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