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昌国卫

昌国卫

明洪武十二年 (1379) 置昌国守御千户所,十七年 (1384) 改为昌国卫,属浙江都司。故址在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城关。二十年 (1387) 迁于今浙江象山县东南六十余里之东门岛,二十七年(1394) 又迁至后门山 (即今象山县东南五十里昌国镇)。领钱仓、爵溪、石浦前、后四千户所。清顺治十七年 (1660) 废。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置,治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二十年迁至今浙江省象山县南东门岛。为海防重地。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废。


猜你喜欢

  • 下江县

    1913年改下江厅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从江县西下江镇。以在榕江下游而得名。1923年直属贵州省。1958年撤销,并入榕江县。旧县名。1913年由下江厅改置,治下江(今贵州从江县西下江镇)。1

  • 层摇罗国

    即层拔国之异译。摇为拔之误。故地在今非洲东部索马里以南一带。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层摇罗“国居大食之西南,崖无林,地多淳”。

  • 温汤府

    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南六十里。为唐折冲府。《方舆纪要》 卷54蒲城县: 温汤府 “有温汤,源出沮水岸,西流二里,仍入于沮水”。

  • 栖隐山

    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南十五里梅山。《新唐书·地理志》 和州历阳县: “有栖隐山,本梅山,皆天宝六年更名。”

  • 屋侯泉

    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魏书·太宗纪》:泰常八年 (423),拓跋嗣自南而北巡,秋七月,幸三会屋侯泉”。即此。在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北魏泰常八年(423年),魏主拓跋嗣“如三会屋侯泉”,即此。

  • 菑川国

    即甾川国。西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 分临淄郡东部置,封齐悼王子贤为菑川王,都剧县 (今山东寿光市南三十里)。封域较大,北濒勃海,南至今临朐县。景帝三年 (前154) 因参加七国叛乱,贤被诛,徙济北

  • 高炉集

    即今安徽涡阳县东南高炉乡。民国 《涡阳风土记》 卷2: 高炉集 “属柳桥堡,东偏南二十五里……有弘治寺”。

  • 海员亭

    在今广东广州市越秀山镇海楼的山坡上。1922年1月,在香港的中国海员举行大罢工。罢工海员自13日起,分批回到广州。经过56天的斗争,香港当局及外国轮船资本家被迫同意海员工会提出的增加工资、恢复海员工会

  • 和茶山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16广通县: 和茶山在 “县 (治今广通镇) 南十五里。清水河源出焉”。

  • 朝解亭

    又名朝解城。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八十二里解集。《水经·睢水注》: 睢水 “东至朝解亭”。疑“解” 为 “斛” 之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