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遗址
在今河南太康县西北二十六里方城村西岗地上(俗称鲍岗)。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总面积为0.5平方公里。文化层厚1—6米。包括仰韶、二里头、商、周、秦、汉几个时期的文化层。内涵丰富,除石器、陶器残片、磨制骨器外,还发现有炼铜作坊和夯土城墙遗迹。
在今河南太康县西北二十六里方城村西岗地上(俗称鲍岗)。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总面积为0.5平方公里。文化层厚1—6米。包括仰韶、二里头、商、周、秦、汉几个时期的文化层。内涵丰富,除石器、陶器残片、磨制骨器外,还发现有炼铜作坊和夯土城墙遗迹。
自今山西原平市东北至阳明堡 (今代县西南阳明堡镇)。长35.3公里。为同蒲铁路支线。1937年建成。今为京原线的一段。
即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水经·渭水注》:“渭水又与扞水合,水出周道谷,北径武都故道县之故城西。其水又东北历大散关而入渭水也。”《方舆纪要》卷55宝鸡县:大散关“在县西南大散岭上。自古南北之险要也
在今陕西岐山县南渭河南,东与眉县接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建兴十二年(234)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年八月,诸葛
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黄河北岸。《方舆纪要》卷64:“汉筑城以招徕诸羌,因名归义。”《后汉书·西羌传》:东汉元和三年(86),烧当迷吾顺命,“退居河北归义城”。又永元中,“金城长史上官鸿上开置归义、建威屯
在今湖南湘阴县东。《清一统志·长沙府》: 神鼎山 “在湘阴县东六十里。上有古井”。
在今新疆墨玉县西南扎瓦乡。清道光《新疆识略》卷3和阗:杂瓦台“一名哈拉哈什台,一百一十里至披雅尔满台”。
亦名拜塔里克。清康熙时建,在今蒙古国西南巴彦洪戈尔省拜德拉格河下游东岸拜达里克村。
在今河南淮阳县城北三里。淮阳古为陈国,传太昊(即伏羲)都宛丘,死后葬此。春秋时已有陵墓。汉代在陵前建祠。宋太祖赵匡胤诏立陵庙,又大事建筑。明太祖朱元璋曾亲临祭祀。明、清两代对陵园建筑屡加修葺。整个陵域
今四川蒲江县北临溪河。《方舆纪要》 卷71蒲江县: 铁溪河在 “县北二十里。其上流为百丈河,自雅州名山县流入界,合蒲水,又东北注于邛水,故邛水亦兼铁溪河之名。《唐志》: 临溪县有铁官,盖溪旁山中旧产铁
①亦作伞山。在今四川遂宁县东北。《方舆胜览》卷63遂宁府:伞子山“在小溪县白水镇。唐大历间,有禅师跨一白驴抵此山结茅以居,环山之民,素以植蔗凝霜为业。和尚所骑白驴颇食民蔗,居民苦之,诣和尚请焉。和尚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