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
三国时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引 《魏略西戎传》:“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 东起玉门关 (今甘肃敦煌市西北),中经高昌 (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西达龟兹 (今新疆库车),合于中道,西出葱岭,达中亚各地。
为三国时期中原与西域联系的交通要道。东出玉门关(今甘肃敦煌市西北),中经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西达龟兹(今新疆库车县),合于中道,西出葱岭(今天山)一带。
三国时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引 《魏略西戎传》:“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 东起玉门关 (今甘肃敦煌市西北),中经高昌 (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西达龟兹 (今新疆库车),合于中道,西出葱岭,达中亚各地。
为三国时期中原与西域联系的交通要道。东出玉门关(今甘肃敦煌市西北),中经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西达龟兹(今新疆库车县),合于中道,西出葱岭(今天山)一带。
西魏改仪隆县置,为隆城郡治。治所在今四川仪陇县北。北周保定四年 (564) 复为仪隆县。
明“九边”之一。为军事重镇。治所在今宁夏银川市。镇守地区相当今宁夏北部黄河沿岸一带。后废。明九边之一。建文时设,镇守总兵官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辖宁夏、宁夏中、宁夏后等卫,兴武、灵州、韦州、平虏等
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河北蔚县东北。《史记·高祖本纪》 引《括地志》:“县当恒都山,故曰当城。”晋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定安。先后属代郡、蔚州。西晋后废。
元置,即今广东增城县西乌石。明改为驿。
明初沿袭元制,境内分设一个中书省直辖区,若干行中书省辖区。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十三年(1380)撤销中书省,以所领府、州直隶京师。自宣德三年(1428)以后,全国的府、州分统
东魏置,即今河南宜阳县西二十四里柳泉乡。《周书·司马裔传》: 大统十三年 (547),“攻拔东魏平齐、柳泉、蓼坞三城”。
即今江苏西南部之茅山。地跨今句容、金坛、溧水、溧阳等县市境。《元和志》卷25润州句容县云:“县有茅山, 本名句曲, 以山形似 ‘己’字,故名句曲。”《梁书·陶弘景传》:南齐永明十年(492),陶弘景辞
在今山东新泰市西北八十里。明、清于此置巡司。
一名三堡。在今新疆哈密市西三堡。清乾隆《西域图志》卷9:托郭栖“东距哈密城一百二十里。境有村庄凡五,泉十三处”。
在今湖南江永县东南。《清一统志·永州府二》:山口隘“在永明县东南,接广西平乐府富川县界。瑶人出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