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文水县

文水县

隋开皇十年(590)改受阳县置,属并州。治所在今山西文水县东十里旧城庄。《元和志》卷13文水县:“因县西文谷水为名。”大业三年(607)属太原郡。唐初属并州,天授元年(690)改为武兴县,神龙元年(705)复为文水县,开元中属太原府。北宋元符间移治今文水县。元属冀宁路。明属太原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中部、吕梁山东麓、汾河西岸。属吕梁市。面积1064.4平方千米。人口41.6万。辖7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西汉置大陵县,属太原郡。东汉、魏、晋因之。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废,于大陵城南置受阳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改名为文水县,以境内文峪河得名。《元和郡县志》:文水县“因县西文谷水(即文峪河)为名”。县治在今县东旧城庄,属太原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属汾州;贞观元年(627年)属并州;天授元年(690年)改文水县为武兴县;神龙元年(705年)复为文水县。北宋元符年间县治移至今址,属太原府。金因之。元属冀宁路。明、清属太原府。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汾阳专区,1952年属榆次专区。1954年属晋中地区。1958年汾阳、文水、交城三县并称汾阳县。1960年复为原制。1971年属吕梁地区。2003年属吕梁市。地处太原盆地西南部,汾河、文峪河、磁窑河、三道川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高粱、玉米、谷子、豆类、棉花为主。矿产有煤、铁、石灰石、云母、石膏、钾长石等。工业有煤炭、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焦化、造纸等。307国道、文祁公路经过县境。名胜古迹有武则天圣母庙、隐唐洞、狄青庙、上贤新石器遗址等。建有刘胡兰烈士纪念馆。


猜你喜欢

  • 笑城

    即宵城。在今湖北天门市东。《方舆纪要》卷77景陵县 “京山城” 条下: “又县东六十里有笑城。相传宋将毕再遇与金兵对垒,夜遁,惟系羊击鼓,金兵既觉,欲追之,知已无及,一笑而已,因名。” 《清一统志·安

  • 即莘。又作姺或侁。在今山东曹县北十八里莘冢集。《史记·夏本纪》 《索隐》引《系本》:“鲧取有辛氏女。”

  • 呷洛

    旧名斯斯觉。彝语意为 “荒坝”。即今四川甘洛县。1940年置腴田特别政治指导区,后为岩洞乡新市坝。1956年于此置呷洛县。1959年改为甘洛县。“甘洛” 为 “呷洛” 的异译。

  • 棘蒲

    春秋晋邑。故址即今河北赵县。《左传》: 哀公元年 (前494),“师及齐师、卫孔圉、鲜虞人伐晋,取棘蒲”。战国为魏邑,后入赵。《史记·赵世家》: 敬侯六年 (前381),“借兵于楚伐魏,取棘蒲”。皆此

  • 白马关

    ①长城隘口之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一百里。《方舆纪要》卷11密云县引《边防考》:“白马关相近有高家堡。万历中,朵颜犯石塘岭,攻白马关及高家堡,官军御却之。”即此。清设把总戍守。②唐置,属平山县。在今河

  • 金邻国

    古国名。亦译金陈或金遴。在今泰国曼谷湾西北岸之叻丕。《太平御览》 卷790引 《异物志》曰: “金邻一名金陈,去扶南可二千余里。” 《梁书·扶南国传》: “次当伐金邻国,蔓遇疾,遣太子金生代行。” 隋

  • 马桥河

    ①在今黑龙江省穆棱县南。源出四个顶子,北流经马桥河镇,于下城子镇注入穆棱河。《清史稿·地理志》 穆棱县:“马桥河出四顶子山,合狐狸密河。”②集镇名。即今黑龙江省穆棱县南马桥河北岸马桥河镇。《清史稿·地

  • 光山

    ①即弋阳山。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元和志》卷9光山县:“光山,一名弋山,在县西北八十里。”②在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东五里。山势雄峙,一名锦袍山。向有车里头目居之。

  • 江那里

    即今云南砚山县。清代以原维摩地置,为开化府所辖八里之一。壮语“江”为中间,“那”为田,意即田坝中间的地方。后属文山县。1933年置砚山设治局。

  • 胜峰山

    在今云南曲靖市西里许。《方舆纪要》 卷114曲靖军民府: 胜峰山 “在府城西。嶙峋耸拔,高出群峰。《志》 云,山脉来自金马,为群山长。旧名妙高山,明初颍川侯 (傅友德)、西平侯 (沐英) 与元平章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