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敦煌县

敦煌县

西汉置,为敦煌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汉书·地理志》 注: “应劭曰: ‘敦,大也。煌,盛也。’” 其说不足据。《山海经·北山经》: “大咸之山……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 敦薨即敦煌的异译。(日) 藤田丰八 《西北古地研究》 也认为敦煌是吐火罗音译。北周保定三年 (563) 改为鸣沙县,仍为敦煌郡治。隋大业三年 (607) 复名敦煌县。唐建中二年 (781) 地入吐蕃后废。清乾隆二十五年 (1760) 复置,治所仍在今甘肃敦煌市西,雍正二年 (1724) 移治今敦煌市,属安西府 (后改安西州)。民国初属甘肃安肃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1987年改设敦煌市。


古旧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敦煌市西。为敦煌郡治。北周保定三年(563年)改为鸣沙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复旧。唐建中二年(781年)地入吐蕃。元为沙州路治,明为沙州卫治。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复置,移治今市。1987年撤销,改设敦煌市。


猜你喜欢

  • 罗烂城

    唐帆延国都城。在今阿富汗喀布尔市西巴米安。龙朔元年 (661) 为写凤州都督府治所。本帆延国都。在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北巴米扬。唐置写凤都督府治此。属安西都护府。

  • 青印溪

    在今福建尤溪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97尤溪县: 青印溪 “在县城南。溪中有青石如印,因名。源出县西九十里沙县接界之杉岭,迤逦而东,有山坑、王卫等凡十有一溪,次第流合焉,经县前入湖头溪 (尤溪)”。

  • 金陵渡

    又名金陵津。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唐张祜《题金陵渡》 诗: “金陵津渡小山楼。” 即此。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长江边。唐张祜《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 侯景浦

    即三湘浦。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城陵矶。《元和志》 卷27岳州巴陵县: “侯景浦,在县东北十二里。本名三湘浦。”

  • 须弥山

    ①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九十里,与海原县接界。明嘉靖 《固原州志》 卷1: 须弥山在 “州北九十里。上有古寺,松柏桃李郁然,即古石门关遗址”。②佛经亦作修迷楼。意为妙高。亦曰雪山。即今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巴基

  • 合黎

    《尚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对于“合黎”的解释主要有二说:一谓合黎为山名,即今甘肃高台县北之合黎山。郑玄《尚书注》:合黎, 山名。《地说》云,合黎山在酒泉会水县东北。《隋书·地理志》:张掖县有

  • 黄罴镇

    明置,属祁阳县。在今湖南祁阳县北。《明史· 地理志》 祁阳县: “北有祁山,上有黄罴镇。”

  • 鲖陂

    在今安徽阜阳市南,北流入颍河。《水经·淮水注》: “ (焦陵) 陂水北出为鲖陂。” 会贞按: “陂水北出者,别流,自今阜阳县南北流绕城下注颍,已湮。”又称三丈陂、三严水。在今河南省平舆县东。久堙。

  • 威楚路

    蒙古宪宗六年 (1256) 置威楚万户,元至元八年 (1271) 改威楚路,属云南行省。后置威州(即今云南楚雄市) 为路治。辖境约当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及南涧、景东、镇沅、景谷等县地。至元二十一年

  • 池州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池州置,属江浙行省。治所在贵池县(今安徽贵池市)。辖境相当今安徽贵池、东至、石台、青阳、铜陵等市县地。明初改为池州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池州置,治贵池县(今安徽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