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攸县

攸县

西汉置,属长沙国。治所在今湖南攸县东攸水南。以北有攸溪为名。东汉属长沙郡。南朝齐属湘东郡。梁、陈间改为攸水县。唐武德四年(621)复置,为南云州治。贞观元年(627)州废,县属衡州。五代梁时迁今攸县治,改属潭州。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攸州, 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县,属长沙府。民国初属湖南湘江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


在湖南省东部、湘江支流洣水流域,东毗江西省。属株洲市。面积 2651 平方千米。人口75.1万。辖10镇、20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攸县,治今县城东北;并置容陵县,治今攸县阴山港。均属长沙国。东汉属长沙郡。三国吴改容陵县为阴山县,属湘东郡。南朝齐攸县亦属湘东郡。南朝梁天监中析阴山县置湘潭县,治所在今攸县境,属湘东郡。南朝梁、陈时改攸县为攸水县。隋开皇九年(589年)省攸水、阴山县入湘潭县,属衡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析置攸县,并置南云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南云州,属衡州。五代治所徙今城关镇。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攸州,属潭州路。天历二年(1329年)属天临路。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攸州为攸县,属长沙府。1914年属湘江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属衡阳专区,1952年属湘潭专区。1968年属湘潭地区,1983年后属株洲市。《水经注·洣水》谓,攸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地处湘东山地,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递降。攸水及支流洣水流经境内。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油菜籽、生姜、辣椒、烟草、柑橘、鲜鱼、生猪。特产攸县麻鸭。林产有松、杉、竹、油茶。矿产有煤、铁、钨、长石等。有化工、机械、冶炼、造纸、皮革、副食品加工、采矿等工业。湘东铁路纵贯县境,106国道、攸衡公路交错境内。攸水、洣水可通航。名胜古迹有司空山、灵龟峰、阳升观、宝宁寺等。纪念地有苏维埃兵工厂旧址、谭震林故居。


猜你喜欢

  • 龙骨山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村西。是举世闻名的原始人类北京猿人(中国猿人)遗址所在地。1929年12月我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距今五十万年前的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 定名“北京猿人”,后又陆续发现大量遗

  • 奉城镇

    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奉城镇。宋为青村盐场。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青村守御千户所,清雍正二年 (1724) 于此置奉贤县。1912年县治迁南桥镇,故以此为奉城镇。在上海市奉贤区中东部。面积32平方

  • 双峰寨

    在今广东仁化县西石塘镇石塘村。建于18世纪末叶,为一坚固的砖石寨堡建筑。有一主楼和四个炮楼。围墙外有护城河。1928年石塘区农民协会在此办公,组织农民与地主豪绅作斗争。同年3月,国民党出动一个团攻打石

  • 武隆县

    ①唐如意元年 (692) 置,属幽州。治所即今河北永清县。景云元年 (710) 改名会昌县。②唐长寿二年 (693) 改唐隆县置,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源镇。神龙元年(705) 复改为

  • 竹陂河

    即今湖北钟祥市西北竹陂河。为汉水支流。《方舆纪要》卷77荆门州:蒙、惠二泉“宋知州彭乘引为三沼,合流至竹陂河入汉”。《清一统志·荆门州》:竹陂河“在荆门州东, 东流入汉”。

  • 绍熙府

    南宋绍熙中升荣州置,治所在荣德县 (今四川荣县)。《方舆胜览》 卷64绍熙府: “光宗皇帝潜藩,升绍熙府。” 辖境相当今四川自贡、荣县、威远等市县地。宝祐后废。南宋绍熙年间升荣州置,治荣德县(今四川荣

  • 喀喇乌苏宗

    又称纳曲卡、那曲卡、那曲宗。即今西藏那曲县。

  • 平宁陂

    在今贵州施秉县西。《方舆纪要》卷122镇远府镇远县:平宁陂在“府西六十三里。居民引水溉田,四时不竭”。

  • 罗洋镇

    即今浙江泰顺县治罗阳镇。《明史· 地理志》 温州府泰顺县: “景泰三年以瑞安罗洋镇置。”

  • 锡拉巴锡河

    又作喜儿巴喜河。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流入奇集湖之礼河。清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乞几必儿忒池有 “喜儿巴喜河”。齐召南 《水道提纲》 卷 24: 克几必儿忒池 (奇集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