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纳木城
在今西藏白朗县西北白郎学。《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 拜纳木城 “在日喀则城东南七十里”。
又作巴浪、白浪、巴纳木。清康熙年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白朗县。
在今西藏白朗县西北白郎学。《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 拜纳木城 “在日喀则城东南七十里”。
又作巴浪、白浪、巴纳木。清康熙年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白朗县。
在今河南太康县南。《寰宇记》卷2太康县:“南拒台在县南二十里,北拒台在县北二十里。《汉书》汉王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今此南北二台相去一里,是楚汉相拒之处。”
又作於都斤山、乌德鞬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名见 《周书》、《隋书》、两 《唐书》之《突厥传》 及其他文献,为突厥、薛延陀、回纥可汗相继建牙之地。突厥文碑作Utukan(Otukan)。《新唐书·突厥传
即神都。指京师。南朝宋谢庄 《世祖孝武皇帝歌》: “刷定四海,肇构神京。”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宋《景定建康志》卷18:“长溪在上元县东南六十里,阔五丈。《丹阳记》云:湖熟前有长溪,东承句容县赤山湖水,入于秦淮。”②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四十五里。《元和志》卷29长溪县:长溪“在
即今江苏阜宁县西北五十里北沙乡。《元史·董搏霄传》:至正十六年(1356),“剿平北沙、庙湾、沙浦等寨。寻进兵泗州,不利。贼乘胜东下,断我军粮道,乃回军屯北沙”。即此。
亦作石城县。西汉置,属右北平郡。治所在今辽宁建昌县西。东汉废。
东汉雒阳苑囿。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后汉书·桓帝纪》 载: 延熹二年 (159),“秋七月,初造显阳苑,置丞”。
1913年改靖州置,属湖南辰沅道。治所即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1922年直属湖南省。1987年改设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旧县名。1913年由靖州直隶州改置,治今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驻地渠阳镇。1
即今山东齐河县东桑梓店镇。清光绪《山东通志》 卷1 《舆图志》: 齐河县东有桑梓店。民国《齐河县志》 卷10: 桑梓店在 “县东北三十里”。
1913年改浪穹县置,后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即今云南洱源县。《方舆纪要》 卷117大理府太和县: 西洱河 “源出浪穹县罢谷山”。因洱海发源于县境而得名。1929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西北部。属大理白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