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塘城
在今江苏淮安市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22淮安府: 拓塘城 “有三城,约围一里许,水经其西。相传炀帝幸江都聚粮处也”。
在今江苏淮安市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22淮安府: 拓塘城 “有三城,约围一里许,水经其西。相传炀帝幸江都聚粮处也”。
即硕般多。今西藏洛隆县西硕般多。清《西藏图考》 卷3: 硕般多 “一作说板多,一作设板多,一作苏班多,又作舒班多”。
在今河南鲁山县西。《水经·滍水注》:“滍水之北有积石焉,世谓女灵山。其山平地介立,不连冈以成高,峻石狐峙,不托势以自远。四面壁绝,极能灵举,远望亭亭,状若单楹插霄矣。”
即今河北鹿泉市东南三十四里高迁乡。明嘉靖 《获鹿县志》 卷2乡社: 有高迁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0获鹿县图: 东南有高迁村。
南宋末建,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北三里三龟山。《宋史·瀛国公纪》:南宋德祐元年(1275)六月,嘉定府守将“昝万寿以嘉定及三龟、九顶、紫云城降”。即此。
在今蒙古国西南车车尔勒格东鄂尔浑河上源两河会合处。《元史·明宗纪》:天历二年(1239),帝和世㻋,正月“即位于和宁之北。……五月丁已朔,次朵里伯真之地。……庚辰,次斡耳罕水(今鄂尔浑河
①又名伏凌山、 孟广山。 在今河北兴隆县西北。海拔2116米。《水经·鲍丘水注》: 石门水“出伏凌山。山高峻,岩鄣寒深,阴崖积雪,凝水夏结,事同离骚峨峨之咏,故世人因以
唐贞观元年(627)置,属荣州。治所即今四川荣县。《元和志》卷33旭川县:“因县有盐井号旭井,取以名县。”永徽二年(651)为荣州治。北宋治平四年(1067)改为荣德县。古县名。唐贞观元年(627年)
① 一名中岘山。在今湖北襄樊市西。《舆地纪胜》 卷82襄阳府: 中岘山 “在襄阳县西北五里。旧名紫盖山。帅高夔改为中岘山”。②在今湖北当阳市南五十里。《寰宇记》 卷146引 《荆州记》 云: “紫盖山
在今山东郯城县西三里。《清一统志·沂州府一》:花园庄“今名郯子花园。乾隆二十六年建有行宫。高宗纯皇帝南巡江浙,驻跸于此”。
又作夥尔彭他吗。在今西藏巴青县西北。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 《西藏志·外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