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侧渡
在今西藏拉孜县西北查邬竹卡。藏语“查邬” 意为刺树沟,“竹卡” 意为渡口。《清一统志·西藏》 称: “拉侧渡,在章拉侧城西南。” 是拉孜至昂仁、阿里过雅鲁藏布江的渡口。
在今西藏拉孜县西北查邬竹卡。藏语“查邬” 意为刺树沟,“竹卡” 意为渡口。《清一统志·西藏》 称: “拉侧渡,在章拉侧城西南。” 是拉孜至昂仁、阿里过雅鲁藏布江的渡口。
一作阿格吉勒岭。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西南,与阿富汗交界处。清宣统《新疆图志》 卷9: “其自克克突聿克达坂以东,所有倭海及蕊、明铁盖两达坂系当日与坎巨提旧有界限,亦即喀什噶尔道旧管。”
一作阳鲁山。在今辽宁辽阳市东北十里。后金天命九年 (1624) 于此建东京陵。清顺治八年(1651) 封此山为积庆山。
明洪武三年 (1370) 置,属山东都司。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东。清顺治十六年 (1659)裁。
即今浙江龙泉市西南小梅镇。清光绪《龙泉县志》卷2:小梅市“在县南百里。小梅公馆在焉”。
春秋晋地。即断梁城。故址在今山西沁县东南四十里虒亭岭村。《春秋》: 宣公十七年 (前592),“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断道”。或以为断道当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古邑名。即“卷楚”。春秋晋邑。
①即今河北正定县城内隆兴寺。创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原名龙藏寺。北宋开宝四年(971)改名龙兴寺。清康熙年间定名隆兴寺。②唐建。在今山西新绛县城内。寺内有碧落碑。碑文刻于唐总章三年(670)。书法
即今河北滦县治。《辽史·地理志》 滦州义丰县: “本黄洛故城。黄洛水北出卢龙山,南流入于濡水。” 故名。又 《方舆纪要》 卷17滦州义丰废县: “ 《县志》: 黄洛故城,殷时诸侯国,古史武丁析孤竹之地
①一名灵隐山。即今浙江杭州市西灵隐、天竺诸山。《汉书·地理志》 会稽郡钱唐县: “武林山,武林水所出。” 周密 《武林旧事》 卷5: 武林山“又名灵隐山,又曰灵苑山,又曰仙居山,有五峰”。当为杭州西群
即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宣化东十五里泥河。流入今洋河。 《水经· 㶟水注》: 黑城川水“有三源,出黑土城西北,奇源合注,总为一川,东南径黑土城西,又东南径大宁县西,而南入延河”。
在今陕西华县北渭水南岸。《方舆纪要》卷54华州 “渭水” 条: “或曰,渭水南岸有葫卢滩,明初大兵下河南,元臣李思齐自潼关退屯葫卢滩,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