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梯泉
即鸊鹈泉。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北。《资治通鉴》: 唐元和四年 (809),“振武奏吐蕃五万余骑至拂梯泉”。
又作䴙鹈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西北。《资治通鉴》:唐元和四年(809年),“振武奏吐蕃五万余骑至拂梯泉”;八年,“振武、天德军奏回鹘数千骑至䴙鹈泉”,皆即此。
即鸊鹈泉。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北。《资治通鉴》: 唐元和四年 (809),“振武奏吐蕃五万余骑至拂梯泉”。
又作䴙鹈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西北。《资治通鉴》:唐元和四年(809年),“振武奏吐蕃五万余骑至拂梯泉”;八年,“振武、天德军奏回鹘数千骑至䴙鹈泉”,皆即此。
隋大业间置,治所在明阳县(今贵州德江县西北)。辖境相当今贵州凤冈、绥阳、湄潭三县及德江县西部地。唐初废。
唐宝应元年 (762) 置,为党项部落州,属秦州都督府。在今甘肃泾川及陕西陇县一带。唐末废。
即岩绿县。隋置,为朔方郡治。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古城。《新唐书·地理志》 夏州朔方郡朔方县: “本嵓录,贞观三年更名。”
①南宋庆元二年 (1196) 置,属将乐县。在今福建将乐县南。元废。明洪武元年 (1368) 复置,十三年 (1380) 又废。②一名黄土关、黄土隘。即今福建邵武市西南黄土关。路通江西广昌、南丰二县,
1927年由怀宁县析置,治安庆城(今安徽安庆市)。1930年撤销,并入怀宁县。解放后1949年4月复置,同年10月又废。1950年复设安庆市。在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面积1.53万平方千米(市辖
在今广东三水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三水县:卢岭在“县西北四十里, 与四会县接界”。
蒙古中统元年(1260)置,治所在卢龙县(即今河北卢龙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长城以南的陡河以东地。元大德四年(1300)改为永平路。蒙古中统元年(1260年)升兴平府置,治卢龙县(今属河北)。辖境相当
①秦置,为邯郸郡治。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市。《汉书·地理志》 注引张晏曰:“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郭从邑,故加邑云。”西汉为赵国治。三国魏属广平郡。东魏天平初废入临漳县。隋开皇十六年(598)复置,
在今贵州惠水县东北。《清一统志·贵阳府》:上马桥河“在定番州西北废上马桥司东,其水东北流入府界,即南明河上源也”。
即今河北井陉县南十四里高家庄。《方舆纪要》 卷14获鹿县: 高公砦 “山溪阻隘,金末武仙据守于此,为蒙古将天津所陷”。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