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报国寺

报国寺

①在今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辽代创建。明初塌毁,成化二年(1466)重修,改名慈仁寺。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现寺内存有明成化二年御制碑和清乾隆二十一年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

②在今四川乐至县东北龙门乡北金龟山麓。清道光《乐至县志》卷9:报国寺“在治东三十五里。古寺毁。今重装饰。……寺建于李唐前,故灵异之迹往往而在。有明代嘉靖时新出孟蜀广政间二碑”。寺始建于隋,清雍正间重修。有五代摩岩造像及广政间碑。

③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麓,为游山时出入门户。清嘉庆《峨眉县志》卷2:报国寺在“县南十里。旧有庆祝在此”。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名会宗堂。清康熙时重修,改今名。今庙门“报国寺”为康熙御书。弥勒、大雄、七佛三殿及藏经楼掩映于苍楠翠柏之间,逐渐升高,宏伟壮观。寺内著名文物是明永乐十三年(1416)景德镇造大型瓷佛(高2.47米)。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躲在峨眉山即此寺。由此登峨眉山至金顶有二道,右道为一百二十七里,左道为八十八里。


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麓,为游山的出入门户。明万历年间始建,原名会宗堂,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重修并改今名。山门有清康熙帝御题“报国寺”匾额。同治五年(1866年)扩建后,有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藏经楼等五重,建筑面积 10600 平方米,自前至后逐级升高。建筑宏伟,气势轩昂,各殿佛像金灿夺目。寺内有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彩釉瓷佛一尊,高2.4米。大雄殿侧辟有峨眉山电动模型室,介绍全山地形、名胜古迹、物产及游山路线等。

报 国 寺


猜你喜欢

  • 瑞安府

    南宋咸淳元年 (1265) 改温州置,治所在永嘉县 (今浙江温州市)。辖境当今浙江温州市,永嘉、乐清二县,飞云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为温州路。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因温

  • 孙家铺

    在今贵州毕节市东北。清乾隆《毕节县志》卷1:正东有孙家铺。

  • 九江国

    秦亡后项羽封英布置,都六县(今安徽六安市东北)。辖九江、庐江二郡,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大部与江西全境。后改名淮南王国。秦亡后项羽封英布置,都六县(今安徽六安市东北)。辖九江、庐江二郡,相当今安徽省淮河以

  • 五盘岭

    即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北一百七十里。唐杜甫《五盘》诗云:“五盘虽云险,山色佳有余。”清道光《保宁府志》卷6广元县:五盘岭“在县北一百七十里。一名七盘岭。旧与陕西宁羌州接界,为秦蜀分界处”。

  • 会基山

    在今云南牟定县东南。《明一统志》卷86楚雄府:会基山“在定远县南四十里。高可三千仞,连亘数百里,有五十余峰,群山之脉皆起于此。上有会溪关”。

  • 大泗庄

    即今江苏姜堰市东南大泗乡(大泗庄)。清道光《泰州志》卷2:“南至大泗庄四十五里。”

  • 六州河

    即今辽宁绥中县与兴城市分界之六股河。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卷2引《元一统志》:“六州河在利州(今辽宁喀喇沁蒙古自治县)东南八十里。”《明一统志》卷25辽东都司:六州河“大宁建州六州之水合流, 自广宁前屯

  • 杏子河

    即古龙尾水。在今陕西靖边县南。《清一统志·延安府一》:杏子河“在靖边县南三十里。源出总管塔,南流径牛头坡,又径杏子城西,入保安县(今志丹县)。至志丹县南合延水。延河支流。在陕西省北部。源于靖边县大路沟

  • 众埠街

    即今江西乐平市东南众埠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2:乐平县东南有众埠街。

  • 西集州

    唐贞观五年(631)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八年(634)改为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