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报国寺

报国寺

①在今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辽代创建。明初塌毁,成化二年(1466)重修,改名慈仁寺。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现寺内存有明成化二年御制碑和清乾隆二十一年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

②在今四川乐至县东北龙门乡北金龟山麓。清道光《乐至县志》卷9:报国寺“在治东三十五里。古寺毁。今重装饰。……寺建于李唐前,故灵异之迹往往而在。有明代嘉靖时新出孟蜀广政间二碑”。寺始建于隋,清雍正间重修。有五代摩岩造像及广政间碑。

③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麓,为游山时出入门户。清嘉庆《峨眉县志》卷2:报国寺在“县南十里。旧有庆祝在此”。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名会宗堂。清康熙时重修,改今名。今庙门“报国寺”为康熙御书。弥勒、大雄、七佛三殿及藏经楼掩映于苍楠翠柏之间,逐渐升高,宏伟壮观。寺内著名文物是明永乐十三年(1416)景德镇造大型瓷佛(高2.47米)。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躲在峨眉山即此寺。由此登峨眉山至金顶有二道,右道为一百二十七里,左道为八十八里。


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麓,为游山的出入门户。明万历年间始建,原名会宗堂,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重修并改今名。山门有清康熙帝御题“报国寺”匾额。同治五年(1866年)扩建后,有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藏经楼等五重,建筑面积 10600 平方米,自前至后逐级升高。建筑宏伟,气势轩昂,各殿佛像金灿夺目。寺内有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彩釉瓷佛一尊,高2.4米。大雄殿侧辟有峨眉山电动模型室,介绍全山地形、名胜古迹、物产及游山路线等。

报 国 寺


猜你喜欢

  • 慎陵

    东汉和帝刘肇陵。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后汉书·殇帝纪》: 延平元年 (106),“葬孝和皇帝于慎陵,尊庙曰穆宗”。同书 《礼仪志》 注引 《帝王世纪》 曰: “在雒阳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东南

  • 双和尔山

    一作济尔哈朗图。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东北吉尔嘎朗镇。清为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驻地。

  • 雁门节度

    唐方镇名。中和二年 (882) 改大同节度置。治所在代州 (今山西代县),领忻、代二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繁峙、代县、原平、五台、定襄、忻州等市县地。次年改号代北节度。五代唐复为雁门,后废。

  • 牙里集

    即今河北魏县南四十八里牙里镇。明正德《大名府志》卷1:大名县有牙里集。

  • 乌撒土司

    元至元十三年(1276)于乌蛮乌撒部地置乌撒路,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二十四年(1287)置乌撒乌蒙宣慰司。辖境相当今贵州威宁、赫章县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乌撒土府。清康熙五年

  • 向阳镇

    即今吉林柳河县西南百二十里向阳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通化县图:西北有向阳镇。(1)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中部。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向阳,人口 8170 万。又名向阳

  • 鲇鱼口水

    在今江苏吴江市西北十八里。上承太湖,北流入吴县界,为娄江上源。《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吴江县: 鲇鱼口 “自太湖分流出此,又北汇为默塘,北过五龙桥,入吴县界盘门运河”。

  • 福庆县

    五代唐改福昌县置,属河南府。治所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北宋又改为福昌县。古县名。五代唐以福昌县改名,治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南福昌。属河南府。北宋初复名福昌县。

  • 呼伦河

    金称活剌浑水、明作忽剌温江。即今黑龙江省呼兰县西呼兰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呼伦河 “在齐齐哈尔城东六百里。源出东兴安岭,南流五百余里,入混同江”。

  • 勒上市

    即今江苏浮梁县北勒功乡。《明史·地理志》 浮梁县: “西北有桃树镇巡检司,后迁县东北勒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