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柳县
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北扶柳城。东汉属安平国。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废入堂阳县,景明元年(500)复置,属长乐郡。北齐废。《水经·浊漳水注》:“扶柳县故城在信都城西……县有扶泽,泽中多柳,故曰扶柳也。”
古县名。西汉除扶柳侯国置,治今河北省冀州市西北扶柳城。因有扶泽,泽中多柳,故名。属信都国。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废。景明元年(500年)复置。北齐又废。
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北扶柳城。东汉属安平国。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废入堂阳县,景明元年(500)复置,属长乐郡。北齐废。《水经·浊漳水注》:“扶柳县故城在信都城西……县有扶泽,泽中多柳,故曰扶柳也。”
古县名。西汉除扶柳侯国置,治今河北省冀州市西北扶柳城。因有扶泽,泽中多柳,故名。属信都国。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废。景明元年(500年)复置。北齐又废。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南十里。班昭 《东征赋》: “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 《后汉书· 孝灵帝纪》: 中平元年 (184) 三月,“置八关都尉官”,以镇压黄巾起义军。旋门为八关之一。东汉
元置,在今黑龙江省讷河市西南拉哈镇。元《析津志》 天下站名: “撚站百二十 (里) 苦怜。”明废。
①南朝宋泰始六年(470)置,属湘州。治所在今广东连州市西北。泰豫元年(472)废。②南朝宋置,属荆州。治所在乐宁县(今湖北广水市东北)。大明八年(464)改置宋安县。明帝泰始初升为宋安郡。后废。南齐
①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宋书·符瑞志》:元嘉十四年(437),“大鸟二集秣陵民王园中李树上,大如孔雀,头足小高,毛羽鲜明,文采五色……改鸟所集永昌里曰凤皇里”。宋《景
在今云南凤庆县东北犀牛街。《方舆纪要》卷118顺宁府:牛街驿“在府北百八十里濞溪江上。路通蒙化。有渡深险不测,飞涛乱石,不容巨舟,旧刳木为舫,如竹半破,渡者畏沮。近时建桥以渡,行者便之”。
在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南。《水经·淄水注》: 淄水 “又东径临淄县故城南。……又东北径荡阴里西”。诸葛亮 《梁父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即此。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临淄东。诸葛亮《梁父吟》:“
北宋置,属含山县。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北二十七里仙踪镇。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吐京县置,属隰州。治所即今山西石楼县。大业三年(607)属龙泉郡。唐属隰州。《元和志》卷12石楼县:“因县东石楼山为名。”明万历四十年(1612)改属汾州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
①即东阳山。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南七十余里。《方舆纪要》卷21盱眙县:云山“一名东阳山,盖以旧县而名。上有天井,冬夏皆水深五丈许”。②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北六十里南湖北岸之昆山。《方舆纪要》卷28宣城县“麻姑
原名塘口。即今上海市松江县东南十六里,地处盐铁塘入黄浦江之口。《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娄县 “陶宅镇” 条下: “其相近又有得胜港,亦官军御倭处。” 明嘉靖 三十 三年 (1554) 曾在此击败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