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戎州

戎州

①春秋戎己氏邑。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左传》:哀公十七年(前478),卫庄公尝翦戎州,“戎州人攻之,大子疾、公子青逾从公,戎州人杀之。公入于戎州己氏”。后戎州己氏东迁至今山东曹县东南楚丘集。西汉置己氏县。

②南朝梁大同十年(544)置,治所在僰道县今四川宜宾市,一说在今宜宾县西安边镇)。隋大业三年(607)改为犍为郡。唐武德元年(618)改为戎州,移治南溪县(今宜宾市东六十里李庄镇)。贞观四年(630)置都督府,州复移治僰道县。天宝元年(742)改为南溪郡,乾元元年(758)复改为戎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宜宾、南溪、雷波、金阳等市县以南,直至云南东川、宜良、个旧及贵州威信、水城、普安、兴义一带。长庆中移治南溪县。会昌二年(842)复徙治僰道县。次年金沙江大水,移治今宜宾市西北六里旧州坝。北宋政和四年(1114)改为叙州。

③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改大坝都总管置,属马湖路。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兴文县地。明洪武四年(1371)降为戎县。


(1)古邑名。春秋戎己氏邑。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左传》哀公十七年(前478年):卫庄公“入于戎州己氏”,己氏杀之而取其璧,即此。(2)州名。(1)北齐以丰州改名,治今山西省武乡县西北故城。北周废。(2)南朝梁大同十年(544年)置,治僰道县(今四川宜宾市西南。北周改名外江县,隋复故名,并移治今市)。隋大业初改为犍为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戎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宜宾、南溪、屏山等市县地。贞观四年(630年)置都督府。天宝时曾改名南溪郡。天宝以后,今金沙江以南所属羁縻州县地入南诏。唐代州治屡迁,武德治南溪县(今四川宜宾市东李庄镇),贞观复治僰道县,长庆又治南溪县,贞元再治僰道县。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改为叙州。(3)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升大坝都总管置,治今四川省兴文县。隶马湖路。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兴文县一带。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为戎县。


猜你喜欢

  • 落门镇

    一作乐门镇。即今甘肃武山县东三十里洛门镇。《清一统志·巩昌府二》: 落门镇 “在宁远县东三十里。亦曰小落门”。以伏羌县有大落门,故名。

  • 罗湾岛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南钥岛。1935年命名罗湾岛。1947年改名南钥岛。

  • 大隍站

    元置,属浔州路。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北江口镇。明改为驿。

  • 泊镇

    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交河县泊头地区析置,治泊头 (今河北泊头市)。1953年撤销,改设泊头市。(1)旧镇名。1949年由交河县泊头地区析置(县级),治泊头(今河北泊头市)。1953年撤销,设立泊头市

  • 石隆寨

    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乾州西南十余里。山幽谷暗,径路丛杂。清乾隆征苗时,苗族首领石柳邓于此被害。

  • 大丰县

    南朝梁置,属巴山郡。治所在今江西崇仁县西北。隋省入丰城县。旧县名。1951年改台北县置,治大中集(今江苏大丰市大中镇)。1996年撤销,改设大丰市。

  • 铜梁山

    ①指小铜梁山。在今四川铜梁县西北。《寰宇记》卷136铜梁县: “以铜梁山为名。” 《清一统志·重庆府一》: 小铜梁山 “在铜梁县西北六十里。《元和志》: 铜梁县取山为名”。②在今四川合川市南。西晋左思

  • 车坊镇

    即今江苏吴县东南车坊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元和县:“车坊镇在城东南二十七里。”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部,独墅湖、澄湖、赭墩湖、吴淞江畔。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4.7万。镇人民政府驻车坊,人口240

  • 蛋场市

    亦作蛋场圩。即今广东电白县东旦场镇。明万历 《高州府志》 卷1: 电白县有蛋场圩。清道光《电白县志》 卷8: 蛋场圩 “在县 (治今电城镇) 西南五十里”。

  • 银河桥

    在今四川梁平县东南。清光绪 《梁山县志》 卷3: 银河桥在 “县东四十五里,接蟠龙溪,水迤逦南流,月夜望之如银河,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