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唐县
唐置,属当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寰宇记》卷81悉唐县:“置在悉唐川”,因名。显庆元年(656) 为悉州治。咸亨元年(670) 移州治左封县。三年(672) 于县侨置翼州,仪凤元年(676)于县置南和州。天授 二年 (691) 为静州治。广德后废。
古县名。唐显庆元年(656年)置,治今四川省茂县西北。为悉州治,后为静州治。“县置在悉唐川”(《旧唐书·地理志》)。广德后地入吐蕃。
唐置,属当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寰宇记》卷81悉唐县:“置在悉唐川”,因名。显庆元年(656) 为悉州治。咸亨元年(670) 移州治左封县。三年(672) 于县侨置翼州,仪凤元年(676)于县置南和州。天授 二年 (691) 为静州治。广德后废。
古县名。唐显庆元年(656年)置,治今四川省茂县西北。为悉州治,后为静州治。“县置在悉唐川”(《旧唐书·地理志》)。广德后地入吐蕃。
在今江苏仪征市南。《清一统志·扬州府二》: 奇兵营 “在仪征县南门外江口。本朝设游击驻防”。
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一百里。《寰宇记》卷167陆川县: “峨石山以石嵯峨故也。” 《方舆纪要》 卷108北流县 “扶莱山” 条内: “东南有峨石山,罗水出焉。二水 (与陵水) 俱流入广东化州界。”
又作阳石木河、养息牧河。即今辽河西支流柳河及其上游养畜牧河。明后期,东迁之蒙古察罕儿部驻牧于养善木河一带,见 《万历武功录》、《三朝辽事实录》。后金天聪八年,皇太极遣兵渡辽河,抵阳石木河立营,见 《清
在今湖北大悟县东南。《方舆纪要》卷76麻城县:大城关在“县北九十里,接河南罗山县界。宋开庆初,蒙古忽必烈入大城关,宋戍军皆溃,即此”。
西汉元封二年 (前109) 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江川县北二十六里龙街。王莽时改名胜僰。三国蜀复名胜休,属建宁郡。西晋武帝时属兴古郡,永嘉五年 (311) 属梁永郡。南朝梁末废。古县名。西汉置,治
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八十里,跨澜沧江。《方舆纪要》 卷118永昌军民府保山县: 霁虹桥“武侯南征孟获,架桥济师。后以索为之,修废不一。元至元中,也先不花重修,名曰霁虹。明初,镇抚华岳置二铁柱于两岸以维舟
北宋置,属环州。在今甘肃环县西北一百二十里。金属通远县。元废。
1913年改塔尔巴哈台厅置,为新疆塔城道治。治所即今新疆塔城市。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卷4: 塔尔巴噶台,“准语塔尔巴噶,獭也。其地多獭,故名”。1930年为塔城行政区治,后直属新疆省。1984年改设
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三十五里烟霞乡西侧。李勣(594—669),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市西北李庄集)人。初从翟让起义,参加瓦岗军,因功封东海郡公。瓦岗军失败后降唐,任右武侯大将军,
即古蓝水。今河北玉田县西兰泉河。《清一统志·遵化直隶州一》: 采亭桥河 “源出三乐台山,西流会螺山寺泉,又西南入宝坻县蓟运河。其水清冽,而泥蓝于靛,亦名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