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恒州

恒州

①北魏太和十七年 (493) 改司州置,治所在平城 (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八里古城村),辖境相当今山西北部内长城以北,河北蔚县、阳原县,内蒙古凉城、丰镇、兴和等县及察哈尔右翼前旗等地。孝昌中为六镇起义军所克。东魏天平二年 (535) 寄治肆州秀容郡城 (今忻州市西北)。北齐天保七年 (556)复还故地,移治今大同市。北周大象二年 (580) 又废。

②东魏天平二年 (535) 置,寄治肆州秀容郡城(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北齐废。

③西魏大统元年 (535) 置,治所在归德县 (今甘肃环县北一百里归德堡),一说在陕西吴旗县西北。辖境相当今甘肃环县北部地。北周废。

④北周天和二年 (567) 侨置,治所在周南郡盩厔县 (今陕西户县西北三十五里)。建德三年 (574)废。

⑤北周宣政元年 (578) 分定州置,治所在真定县 (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隋大业初改为恒山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恒州,移治石邑县 (今石家庄市西南镇头),四年又移治真定县 (今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石家庄、藁城二市及正定、灵寿、行唐、井陉、获鹿、平山、阜平等县地。元和十五年 (820) 避穆宗名讳,改名镇州。五代唐改为真定府,后晋天福七年 (942) 复名恒州,后汉又改名镇州。

⑥金贞祐四年 (1216) 置,治所在盩厔县 (今陕西周至县)。元初废。


(1)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以司州改置,治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北部内长城以北,河北省蔚县、阳原和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省邻近的南部地区。孝昌中为六镇起义军所攻克。东魏天平二年(535年)寄治肆州秀容郡(今忻州市西北),北齐天保时复还故地,移治今大同市。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废。(2)西魏置,治归德县(今陕西吴旗西北)。北周废。(3)北周天和二年(567年)置,治盩厔县(今陕西户县西北)。建德三年(574年)废。(4)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析定州置,治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南,唐初徙今正定县)。隋大业初改为恒山郡。唐武德初复旧。辖境相当今河北省石家庄、正定、藁城、灵寿、行唐、井陉、鹿泉、平山、阜平等市县地。元和十五年(820年)避穆宗李恒名讳,改名镇州。五代唐升为真定府,晋天福七年(942年)复名恒州,汉又改名镇州。唐、五代时曾先后为恒冀节度使、顺德军节度使治所。


猜你喜欢

  • 罗眉川

    在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明正德《云南志》 卷11丽江府: “兰州,唐时地属南诏,为卢蛮所居,名罗眉川。”

  • 汪家口

    黄河冲击决口。在今安徽砀山县西南。《方舆纪要》卷29砀山县:陈霜口河“南流十里,至汪家口,大河尝冲决于此”。

  • 溧水

    ①又名菱水、陵水、濑水、永阳江、九阳江、颍阳江。在今江苏溧阳市。即 《汉书·地理志》所谓中江。《汉书·地理志》 溧阳县应劭注: “溧水所出南湖也。” 由今安徽芜湖市东流入江苏境内,经高淳、溧阳、宜兴,

  • 皋亭县

    南齐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境。后废。

  • 乃东

    集镇名。在西藏自治区乃东县中部。为原乃东县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20。乃东,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农产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籽等。畜产有牦牛、藏系绵羊、山羊等。有公路直达拉萨。

  • 青牛山

    ①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魏书·太祖纪》: 天赐三年 (406),“八月甲辰,行幸犲山宫,遂至青牛山。丙辰,西登武要北原”。②在今四川丰都县东长江北岸。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9: “ 《道经》

  • 吉县

    1912年改吉州置,属山西河东道。治所即今山西吉县。1928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东岸、吕梁山南麓,西临陕西省。属临汾市。面积 1777 平方千米。人口10.2万。辖3镇、5乡。县人民政府

  • 七星桥

    战国秦蜀守李冰建。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部及南部。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西南两江(郫江、检江)有七桥……长老传言:李冰造七桥,上应七星。”故名。在检江(流江)上有万里桥、笮桥;郫江上有市桥、江桥

  • 诚州富盈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西北。明初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黎平县西北。明初废。

  • 三林塘镇

    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西南三林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上海县:“三林塘镇在城东南一十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