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答笼剌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 载: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思答笼剌万户。《汉藏史集》、《增续源流》 等藏文史籍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乌思地区 (前藏) 六个万户中有达隆万户,亦作达万户、达隆巴拉主万户。其治所在今拉萨市达隆境。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 载: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思答笼剌万户。《汉藏史集》、《增续源流》 等藏文史籍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乌思地区 (前藏) 六个万户中有达隆万户,亦作达万户、达隆巴拉主万户。其治所在今拉萨市达隆境。
在今江西新干县东南。《清一统志·临江府》:乐门岭隘“在新淦县东南四十五里。路通永丰县界”。在今江西省新干县东南。清属新淦县。路通永丰县界。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罗州。治所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南营仔镇西凌禄村。《新唐书·地理志》 零绿县: “以零绿水名。” 五代南汉改属常乐州。北宋太平兴国五年 (980) 废入吴川县。古县名。唐武德五
①蒙古至元四年 (1267) 改武胜军置,属和溪安抚司。治所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二十里旧县。二十四年 (1287) 降为定远县。②元至元十二年 (1275) 改牟州千户置,属威楚路。治所在今云南牟定县西北
在今陕西三原县北。《方舆纪要》 卷53三原县: 和宁堡 “在县北。姚秦初秦冯太守兰椟率众自频阳入和宁,谋攻姚苌于长安,是也”。
元改顺州羁縻州置,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元末明玉珍改为沿边溪洞宣抚司。
唐开元二十八年 (740) 置,属歙州。治所即今江西婺源县西北清华镇。天祐中移治弦高镇(即今婺源县)。《元和志》 卷28歙州: 婺源县 “以婺水绕城三面,因以为名”。宋宣和后属徽州。元元贞元年 (12
元至元十一年(1274)置,属邓川州。治所在今云南洱源县南二十六里凤羽。明初仍存,后废入浪穹县。古县名。元降凤羽郡置,治今云南省洱源县南凤羽镇。属邓川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并入浪穹县。
北魏改棘阳县置,为汉广郡治。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县南。西魏改为百宁县。古县名。北魏改棘阳县置,治今河南省南阳市南。属南阳郡。西魏改名百宁县。
又称平固市。宋置,属赣县。在今江西赣县东。
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南。《左传》: 僖公十五年 (前645),秦、晋 “战于韩原”。即此。一说在今山西芮城县北; 一说在今山西河津市与万荣县间。春秋晋地。《左传》僖公十五年(前645年):秦伯伐晋,“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