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怀远镇

怀远镇

①隋置,为怀远县治。治所即今辽宁辽中县(辽中镇)。《隋书·高丽传》:大业十年(614)炀帝征高丽,“至辽水, 高丽亦困弊, 遣使乞降。……帝许之,顿于怀远镇,受其降款”。唐于此设怀远守捉。

②北宋改怀远县为镇,即今宁夏银川市老城。为河外五镇(城)之一。天禧四年(1020),党项族首领李德明于此置兴州,建为国都。

③即今广西宜州市西北怀远镇。明置巡司于此。

④即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怀远镇。《清一统志·成都府二》:怀远镇“在崇庆州西。昔为土番出没之地。本朝乾隆五十五年设州同驻此”。民国初改置县佐。


(1)古镇名。(1)隋置,在今辽宁省辽中县。隋大业七年(611年),炀帝攻高丽,屯军粮于怀远镇,即此。(2)宋初废怀远县为镇,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为河外五镇(城)之一,屏障灵州。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为李继迁所取。(2)今镇名。(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中部偏西北。面积240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和街,人口 6000。1950年置镇。1950—1958年为县人民政府驻地。产稻、甘蔗、柑橙等。特产“怀远风炉”。有集市贸易市场。境内有广西维尼纶厂等大中小型工厂。街道多有骑楼。黔桂铁路在此设站。有干线公路通市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1930年两次征战至此。(2)在四川省崇州市中部偏西。面积81平方千米。人口6.1万。镇人民政府驻怀远,人口1.1万。古名横原镇,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改今名。东晋为晋原县治。1950年为怀远乡,1958年为怀远公社,1963年分设怀远镇、怀远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怀远乡并入。1992年西山乡及何家乡七村并入置镇。盛产锦橙、血橙、蜜橘、梨、桃等水果及茶叶。有藤编、竹编、棕刷等传统手工艺品。有水泥、石灰、土陶、造纸、印刷、机砖、采煤等业。风味小吃豆腐莲子、冻糕、叶儿粑被誉为“怀远三绝”。大都公路经此。古迹有洄澜塔。


猜你喜欢

  • 大礼

    南诏自蒙世隆立,亦称大礼,改阳苴咩城为中都。《资治通鉴》:唐大中十三年(859),“酋龙乃自称皇帝,国号大礼”。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大礼,“盖因其地有大厘城得名”。世隆亦因居大厘城,而号称

  • 红心镇

    在安徽省凤阳县东南部。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红心,人口 6400。原为南京至北京驿道站。相传元末红巾军核心部曾驻此,故名红心铺,简称红心。明洪武三年(1370年)于此置红心驿,设

  • 乌苏县

    1913年改库尔喀喇乌苏厅置,属新疆迪化道。治所即今新疆乌苏县。1916年改属塔城道。1930年属迪化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旧县名。1913年由乌苏直隶厅改置,治庆绥城(今新疆乌苏市乌苏镇)。1996

  • 陵口镇

    即今江苏丹阳市东南十五里陵口镇。南朝齐、梁诸陵,多在金牛山旁,此为入陵之口,故名。又名武进口,因南朝萧氏为武进人。《南齐书·王敬则传》: 永泰元年 (498) 王敬则反,武进陵口,恸哭乘肩舆而前”。即

  • 马鹿山

    即莲峰山。在今甘肃渭源县东南。《方舆纪要》卷59巩昌府陇西县:马鹿山“在府南八十里。四围石崖甚险,戍守要区也。又莲花山亦在府南八十里,与马鹿山并峙。有五峰并列。《通志》以为即马鹿山”。《清一统志·巩昌

  • 孝里市

    汉长安九市之一。《长安志》曰:孝里市“在雍门之东”。此市当在汉长安城西北隅雍门之内。

  • 西藏古地名。约在今昌都地区。唐释道宣 《释迦方志》: “多弥国,又西南至苏毗国,又西南至敢国,又南少东至吐蕃国。”唐少数民族国名。包含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大部。

  • 倒龙

    在今云南勐海县西南一百里打洛镇。元代属车里路军民总管府。《招捕总录》: 元贞二年 (1296)十一月,“车里蛮浑弄兴兵,占夺甸寨十又三所,结构八百媳妇蛮,欲攻倒龙等。云南省遣兵招捕”。倒龙即打洛,傣语

  • 英头山

    在今湖南常宁县南十里。《方舆纪要》 卷80常宁县: 英头山 “山峰尖锐,因名”。

  • 太原郡

    ①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置,治所在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水经·汾水注》:“《尚书大传》曰,东原底平,大而高平者,谓之太原,郡取称焉。”辖境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