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和砦
北宋崇宁三年(1104)以丁令谷置,属积石军。在今青海贵德县北。后废。
北宋崇宁三年(1104)以丁令谷置,属积石军。在今青海贵德县北。后废。
即今广西宾阳县治宾州镇。明万历《宾州志》卷3:芦墟在“城南八里”。1950年宾阳县迁治于此。
1945年9月改伪满新京市置,属吉林省。治所即今吉林长春市。1954年吉林省会由吉林市移驻于此。简称长。在吉林省中部。省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市辖区 3562 平方千米)。人口718.
亦作德勒恩、德楞。清置,属三姓副都统。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卡尔吉。清萨英额《吉林外纪》8:清规定“齐集以上者,俱赴三姓城交纳贡皮,领取赏物。齐集以下者,俱在三姓城东北三千里德勒恩地方
即今江苏建湖县西北高作镇。旧属盐城县。清光绪 《盐城县志》 卷1: 高作庄在 “县治西北约百里”。
在今贵州遵义县北楼山关南。《方舆纪要》卷70遵义府遵义县:白石口隘“在府北。(明)万历中,刘綎自楼山关进营白石口松垭地方,杨应龙自河渡突至,官军大挫”。在今贵州省遵义县娄山关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
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二十里雷公山。《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 五代唐清泰三年 (936),云州兵作乱围子城,节度使沙彦珣 “突围出城,就西山据雷公口”。在今山西省大同市西北雷公山。《资治通鉴》:五代唐
隋、唐铁勒十五部之一。在今蒙古国东部东方省一带。《新唐书·回鹘传·拔野古》: 拔野古 “一曰拔野固,或为拔曳固,漫散碛北,地千里,直仆骨东,邻于靺鞨”。唐贞观三年 (629) 入朝,二十一年 (647
①即今江苏洪泽县东三十六里岔河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山阳县西南有“岔河”。1941—1949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置淮宝县治此。②旧属如皋县,即今江苏如东县西五十二里岔河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如
(臺) 在今山东胶南市琅琊镇 (夏河城)东南十里琅琊山上,可望大海。《山海经》: “琅邪台在渤海间,琅邪之东。” 郭璞注: “今琅邪在海边,有山嶕峣特起,状如高台,此即琅邪台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又称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现保存在甘肃武威文庙内。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立。高2.5米,宽0.9米,厚0.3米。碑首西夏文篆字题额为“敕感应塔之碑文”。正文为西夏文楷书,计二十八行,每行六十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