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 (徵) 通谷中路东水泉堡
北宋置,属西安州绥戎堡。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后废。
北宋置,属西安州绥戎堡。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后废。
在今河北沧州市西南。《新唐书·地理志》景州南皮县:“古毛河自临津经县入清池,开元十年开。”
即今福建南安市东九日山。《方舆胜览》卷12泉州《山川》:九日山“在南安县西三里。……《府志》或云,有道人语自戴云山来此,九日乃到,因名”。山上有宋、元、明、清摩崖石刻七十四方,其中十三方为祈风石刻,记
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3新添卫: 覩虎山在 “ (丹行长官) 司西十里。多林木,谓之覩虎大箐”。
在今广东平远县西北中行镇境。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平远县图表:“又南帽子山,绵亘而南为大信山。”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建,在今贵州施秉县东瓮蓬洞。《方舆纪要》 卷122镇远府镇远县: 瓮蓬关在 “府西五十里。为戍守要地”。
元大德九年 (1305) 改平阳路置,治所在临汾县 (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灵石、和顺县以南地区。明洪武元年 (1368) 改平阳府。元大德九年(1305年)因地震以平阳路改名,治临汾县
又名看经楼。五代吴越王钱镠建,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外西湖边。北宋苏轼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诗。即“看经楼”。
①即今浙江开化县东侧马金溪。为常山港上游。《方舆纪要》 卷93开化县: 金溪 “在县治东。有二源; 一出马金岭; 一出百际岭。合流而南,绕城北而经城东,又南流至华埠始容小舟,入常山县境曰金川,而流始大
西汉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县南三十六里荆林街。《方舆纪要》 卷85九江府德化县: 柴桑山 “汉以此名县”。三国吴属江夏郡。东晋为寻阳及江州治。隋开皇中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北古邺城北城西北隅。东汉末曹操所筑,为邺都三台之一。《三国志·魏书 ·武帝纪》: 建安十五年(210),“作铜雀台”。《水经·浊漳水注》: “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