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德府
金明昌三年 (1192) 改相州置,治所在安阳县 (今河南安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安阳、鹤壁、汤阴、林州,河北临漳等市县地。元改为彰德路。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彰德府。北部辖境扩大至河北武安、涉县地。1913年废。
金明昌三年(1192年)改相州置彰德府,治安阳县(今河南安阳市)。蒙古至元初改为路,明初复为府。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鹤壁、林州、汤阴、安阳及河北省涉县、磁县、临漳、武安等市县地。1913年废。
金明昌三年 (1192) 改相州置,治所在安阳县 (今河南安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安阳、鹤壁、汤阴、林州,河北临漳等市县地。元改为彰德路。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彰德府。北部辖境扩大至河北武安、涉县地。1913年废。
金明昌三年(1192年)改相州置彰德府,治安阳县(今河南安阳市)。蒙古至元初改为路,明初复为府。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鹤壁、林州、汤阴、安阳及河北省涉县、磁县、临漳、武安等市县地。1913年废。
①在今广东肇庆市北。《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高要县“石室山”条:七星岩“连属曲折,列峙如北斗,岩之中亦为石室,容数百人”。②旧称栖霞洞、碧虚岩、仙迹洞。在今广西桂林市东三里七星山第三峰(天玑峰)半山
即今江苏泰兴市东南二十六里新市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泰兴县东南有新镇市。
即今陕西吴旗县西铁边城镇。宋郑樵《通志·地理略》: 铁鞭城 “宋时所筑,为榆林之次险”。
①即今广东高要市东南白土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46:高要县有白土墟。②即今广西河池市东南白土乡。清乾隆六年(1741)设巡司于此。《清一统志·庆远府》:白土巡司“在宜山县西南一百四十里,居七十二峒之
即赤县神州的省称。指中国。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赤县扬雷声,彊(强)项闻至尊。”指中国。“赤县神州”的省称。
一作泥塘关。明置,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南。
又作加禄堂。在今台湾省屏东县南枋山乡西北加禄村。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卷2:加六堂社“离府治四百二十里”。
明置,即今陕西凤县东北一百零二里东河桥。
辽置,为建州治。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黄河滩喀喇城。元废。古县名。辽置,治今辽宁省朝阳市西南大平房镇。为建州治。元废。
一作白杨木站。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置,属三姓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木兰县东五站乡。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