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杷寨
又作张把。唐建,在今四川三台县南。《资治通鉴》:唐乾宁四年(897),“宣谕使李询至梓州,己巳,见(王)建于张杷砦”。即此。《元丰九域志》:郪县有张把镇。
在今四川省三台县南。唐乾宁四年(897年)王建攻梓州(今三台县)军于张杷寨,即此。
又作张把。唐建,在今四川三台县南。《资治通鉴》:唐乾宁四年(897),“宣谕使李询至梓州,己巳,见(王)建于张杷砦”。即此。《元丰九域志》:郪县有张把镇。
在今四川省三台县南。唐乾宁四年(897年)王建攻梓州(今三台县)军于张杷寨,即此。
隋仁寿元年(601)改广昌县置,属易州。治所即今河北涞源县。《元和志》卷14飞狐县:“因县北飞狐口为名也。”大业初属上谷郡, 隋末废。唐武德六年(623)复置,寄治易州遂城县(今徐水县西北),贞观五年
明置,属抚顺千户所。即今辽宁抚顺市东南大东州。明《辽东志》卷3:东州堡“官军五百二十六员名,奉集堡可屯兵,白隆山可按伏”。《方舆纪要》卷37辽东都司定辽中卫:东丹(州)堡“在司东百二十里,其相近者有白
①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北八十里天井峧,为通山西要道。《汉书·地理志》 上党郡高都县:“有天井关。”《晋书·慕容垂载记》:东晋太元十九年(394),“垂进师入自天井关,至于壶壁”。即此。②一名太行关。西汉置
在今福建长泰县东。《方舆纪要》卷99长泰县:石高寨“在县东十里。宋置。昔人尝保此以避贼”。
即今台湾台南县西南佳里镇。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又有双溪口,加哩林。”即此。即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佳里镇。始见于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又有双溪口,加哩林。”杜臻《彭湖台湾述略》作“茄哩屿”
即今辽宁辽中县西辽河渡口。《金史·地理志》章义县:“有辽河、东梁河、辽河大口。”即此。
①西汉置,属合浦郡。治所在今广东阳东县北。东汉末属高凉郡。东晋废。②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为高凉郡治。治所在今山西稷山县东南三十里。北周移治玉壁城 (今稷山县西南十二里汾河南岸)。隋开皇三年
北宋庆历八年 (1048) 置,为河北四安抚使路之一。治所在真定府 (治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平、藁城、巨鹿、丘县、肥乡、临漳以西地区及河南安阳、鹤壁、林州、汤阴等市县地。金废。北宋
在今四川开江县东南讲治镇西。1933年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军激战于此。
①西汉高帝置,治所在乐成县 (今河北献县东南十六里)。文帝二年 (前178) 改为国。三国魏改为郡,治所在乐城县 (今献县东南)。西晋复为国。北魏又改为郡,移治武垣县 (今河北河间市南)。隋开皇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