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赐堡
明嘉靖十八年(1539)置,即今山西大同市北宏赐堡。《明通鉴》:嘉靖三十年(1551),谙达遣人以马三百余匹求互市,请驻牧弘赐堡,御史李逢时拒之,谙达遂攻堡。即此。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置,即今山西省大同市北宏赐堡。《明通鉴》:嘉靖三十一年,“谙达遣人以马三百余匹求互市,请驻牧弘赐堡,御史李逢时拒之,谙达遂攻堡”,即此。
明嘉靖十八年(1539)置,即今山西大同市北宏赐堡。《明通鉴》:嘉靖三十年(1551),谙达遣人以马三百余匹求互市,请驻牧弘赐堡,御史李逢时拒之,谙达遂攻堡。即此。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置,即今山西省大同市北宏赐堡。《明通鉴》:嘉靖三十一年,“谙达遣人以马三百余匹求互市,请驻牧弘赐堡,御史李逢时拒之,谙达遂攻堡”,即此。
战国时蜀国都城。在今四川成都市, 与广都、新都号为三都。成都之得名,据《太平御览》卷166引《史记》曰:“周太王逾梁山之岐山,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有成都之名。”另据温少峰《试为“成都”得名进一解》(
又作南阳铺。在今广东澄海市西北十里。清有千总驻防。
在今湖南宁乡县西。澬水的支流。《方舆纪要》卷80宁乡县:干江“江有三峰,秀耸山下,二江一流入县界,一流入湘乡县界。春秋水皆归宁而江溢,冬夏则水归湘而江干,故名”。
1930年改哈巴河设治局置,属新疆省阿山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哈巴河县。以哈巴河而得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西北边陲、阿勒泰山脉南麓。属阿勒泰地区。面积8430.3平方千米。人口7.9万。
又名永宁桥市。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西张家楼。清同治《上海县志》卷1《镇市》:“永宁桥市,俗呼南张家楼。近年始成市。”在山东省胶南市中部。面积139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家楼,人口
明洪武四年 (1371) 改洮州置,属河州卫。治所即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乡。十二年(1379) 升为洮州卫。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治今甘肃省临潭县东新城。洪武十二年升为卫。
即兀剌海。亦作委剌哈、斡罗孩。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狼山隘口。一说在今甘肃山丹县北之龙首山。
又名清净寺。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建,在今福建泉州市涂门街。元至大二年(1309)耶路撒冷人阿哈玛重修。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①在今福建政和县东。《方舆纪要》 卷97政和县 “筹坑山” 条内: “铜盘山在县东三十里。高数千仞,为邑境之望。” 《清一统志·建宁府》: 铜盘山 “在政和县东三十里。高插天际,非攀萝扪葛不可上。七星
即今江西瑞昌市西南峨嵋乡驻地杨树港。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3:瑞昌县西南有杨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