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二城镇
即今河北武安市东南二十八里康二城镇。清乾隆 《武安县志》 卷3里社: 卢里有康二城。
在河北省武安市东部。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康二城,人口4750。原名康欲城,后以姓分为东、西两街,改今名。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地处丘陵。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有煤窑、砖厂、运输队等。邯郸环行铁路、邯长铁路、309国道、康淑公路经此。
即今河北武安市东南二十八里康二城镇。清乾隆 《武安县志》 卷3里社: 卢里有康二城。
在河北省武安市东部。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康二城,人口4750。原名康欲城,后以姓分为东、西两街,改今名。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地处丘陵。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有煤窑、砖厂、运输队等。邯郸环行铁路、邯长铁路、309国道、康淑公路经此。
即今贵州从江县东北贯洞镇。明郭子章《黔记》 卷5: 永从县南有 “贯洞砦”。“贯洞” 系侗语音译,意为洞前的寨子。
古都邑名。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窑店镇一带。秦孝公十二年 (前350) 筑城,并将国都自栎阳迁此,因置咸阳县。据 《三秦记》: “在九嵕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 《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十
在今浙江临海市东南。《寰宇记》 卷98临海县: 盖竹山 “在县东三十一里。高九百丈,周回一百里。《抱朴子》 云: 余山不可合神丹、金液,有山精木魅,多坏入药,唯有大小台华山、少室、盖竹等山,一作可成”
在今山西大同县北。《金史·地理志》: 白登县有采掠山。《清一统志·大同府》 引《旧志》: 采掠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一名采药山。其山多产药材”。
北宋置,属盐亭县。在今四川盐亭县北八十里鹅溪村。《舆地纪胜》 卷154潼川府: 鹅溪 “在盐亭县境。其地产绢。文与可诗云: ‘待将 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东坡诗云: ‘为爱鹅溪白茧光’”。
西魏大统十年 (544) 置,为岷州治。治所在溢乐县 (今甘肃岷县)。北周辖境相当今甘肃岷县一带。隋初废。
(嶽) ①即君山。又名荆南山。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二十里铜官山。《舆地纪胜》 卷6常州: 南岳山,“ 《毗陵志》 云: 在亭乡,至宜兴县二十里。孙皓以国山之瑞行封禅礼,遂以其山为南岳,立石颂德。昔汉武帝
南唐保大八年(950)析庐陵县置,属吉州。治所即今江西吉水县。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吉水州。明洪武初复为县,属吉安府。民国初属江西庐陵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在江西省中部。属吉安市。面积 247
在今江苏镇江市东。《隋书·刘元进传》:隋大业中,刘元进举兵反,帝令将军吐万绪等率兵讨之,“元进西屯茅浦,以抗官军,频战互有胜负”。即此。
明置,即今甘肃永登县东南红城镇。《清一统志·凉州府二》:“在平番县东南七十里。城周三里。本朝初设把总,属固原镇。乾隆四十七年添设守备,改凉州镇庄浪协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