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应州

应州

①南朝梁大同二年(536)以随州北界应浓山戍置,治所在永阳县(今湖北广水市)。北周辖境相当今湖北广水、随州等市地。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 治应山县(今广水市)。八年(625)又废。

②唐贞观三年(629)以东谢首领谢元深地置,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都尚县(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东南上江镇)。后废。

③唐末置,治所在金城县(今山西应县东八里)。乾符间移治今应县。金辖境相当今山西应县、山阴、浑源等县地。元属大同路。明属大同府。1912年改应县。


(1)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置,治永阳县(今湖北广水市)。辖境约今湖北省广水、随州二市北部。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治应山县(今湖北广水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广水市。七年再废。(2)唐贞观中置,治都尚县(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东北都江镇)。后废。(3)五代梁置,治金城县(今山西应县)。辽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应县、浑源县及山阴县东部地。明初省金城县入州。1912年改置为应县。


猜你喜欢

  • 南新巴郡

    南齐永元间侨置,属益州。治所新巴县,寄自阴平县(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东北)。梁废。

  • 贝丘

    又作浿丘、沛丘。春秋时齐地。在今山东博兴县南五里。《左传》庄公八年(前686),“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杜注:“博昌县南有地名贝丘。”古邑名。又作浿丘、沛丘。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左

  • 大墩

    在今台湾省台中市。清乾隆年间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已有“大敦”之名。光绪十三年(1887)于此置台湾县,后改置台中市。集镇名。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南部。属黎安镇。人口达 2300。相传古时福建福州人

  • 三溪铺

    即今四川武胜县东北三溪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定远县:三溪铺“在县北六十里”。

  • 征 (徵) 虏亭

    又名征罗亭。东晋太元年间建,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县南方山南。《晋书·谢万传》: 谢万 “尝与蔡系送客于征虏亭”。

  • 焦度楼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东南。《南齐书·焦度传》: 度镇夏口,沈攸之兵至,“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至今呼此楼为焦度楼”。《舆地纪胜》 卷66鄂州: 焦度楼 “在州治东南子城上”。

  • 石槽

    即今北京市顺义县西北三十里石槽。《元史·文宗纪》:天历元年(1328),“上都兵入古北口,将士皆溃,其知枢密院事竹温台以兵掠石槽。……燕铁木耳遣撒敦倍道趋石槽,掩其不备击之”。《方舆纪要》卷11顺义县

  • 鸣皋山

    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一名九皋山。昔有白鹤鸣其上,故名。《元和志》 卷5陆浑县: 明皋山 “在县东北十五里”。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若有人兮思鸣皋,阻积雪兮心烦劳。” 《续资治通鉴》: 南宋建炎二

  • 钟 (鐘) 石山

    在今福建泰宁县北。明嘉靖 《邵武府志》 卷2山川: 钟石山 “形如覆钟”,故名。《方舆纪要》 卷98泰宁县: “钟石山在县北十五里。形如覆钟。周围壁立,其上坦平,下临清溪,高可百尺,缘崖为径。”

  • 可暮山

    即今四川洪雅县西北总冈山。《元和志》卷32洪雅县:可暮山“在县西北三十九里。山多材木,公私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