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广济寺

广济寺

①在今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东口。原为金中都北郊的西刘村寺。明天顺元年(1457)重建,改名弘慈广济寺。简称广济寺。此后曾多次扩建。1934年1月火灾,庙内正殿及后殿烧毁大半,次年重建。主要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圆通殿)和藏经阁(舍利阁)等。

②又称大佛寺。在今辽宁锦州市内。明《辽东志》卷1锦州:大广济寺“在城内”。寺建于辽,后毁。清道光九年(1829)重建。有佛殿、关帝殿、天王殿及碑亭、配殿等。寺西有天后宫,寺前有辽清宁三年(1057)建的八角实心十三级密檐式砖塔一座,塔檐已脱落。现该寺为锦州博物馆馆址。

③在今安徽芜湖市赭山西南麓。始建于唐乾宁年间。原名永清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今名。历代多次修葺,咸丰时毁于兵火,光绪时重建。殿宇依山构筑,分三重,后殿比前殿高10余米。世传寺内藏有唐至德二载(757)所铸纪念金地藏(地藏菩萨)的金印。昔时朝九华山者,必先于此进香,故又有小九华之称。寺旁滴翠轩为宋黄庭坚读书处。


在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金末始建,为西刘村寺。元末毁于火灾,明天顺元年(1457年)重建,成化二年(1466年)赐名“弘慈广济寺”。1935年再次重建。占地2.3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主要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等建筑。寺内珍藏很多佛教文献和其他文物。


猜你喜欢

  • 全宁路

    元大德七年(1303)升全宁府置,属中书省。治所在全宁县(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赤峰市以北地。明洪武中废。元大德七年(1303年)升全宁府为路,治全宁县(今内蒙古翁牛特旗

  • 舒勒河屯

    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东北舒乐村对岸。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屯镇: “正东距 (三姓) 城四十八里舒勒河屯。” 即此。

  • 宿嵬山

    在今河北万全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8万全都司万全右卫 “西阳河” 条下: “永乐二十一年征阿鲁台,次西阳河,次上庄堡,遣将追之于宿嵬山。” 即此。

  • 白云洞

    ①在今广西来宾县北。《明史·地理志》 来宾县:“北有白云洞”。《方舆纪要》卷109来宾县:白云洞“在来宾县北二十里。洞深邃,尝有白云覆其上”。②一名龙洞山、龙洞岩。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六里。《舆地纪胜》

  • 四合镇

    即今四川大竹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四合乡。《清一统志·绥定府二》:四合镇“在大竹县”。清设经制外委驻防。乾、嘉间曾设同知于此。(1)在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西北部。面积86.8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巩

  • 华岩

    在今湖南道县西十里。《方舆纪要》卷81道州:华岩“有两岩对峙,一明一晦”。

  • 滦河县

    辽置,属泽州。治所在今河北迁西县北五十里滦阳。金废。(1)古县名。辽置,治今河北省迁西县北滦阳。属泽州。金初省入神山县。(2)旧县名。热河解放区设。1947年初,由隆化县郭家屯、韩家店、大小滦河川一带

  • 陕西

    ①古地区名。周成王时,周、召二公以陕陌(今河南陕县西南) 为界,陕陌以东归周公治理,以西归召公治理。后人一般认为陕指陕陌而言,因称陕陌以西地区为陕西。②唐方镇名。上元元年 (760) 改陕虢华节度置,

  • 阳管镇

    北宋置,属穰县。即今河南镇平县治。

  • 目则山

    即今云南个旧市东麒麟山。宋大理至清称目则山。《元史·地理志》 蒙自县:“县境有山名目则,汉语讹为蒙自。上有故城, 白夷所筑,即今县治,下临巴甸。”《方舆纪要》卷115蒙自县:目则山“在县西三十里,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