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泉
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北宋欧阳修《幽谷泉》 诗: “潺湲无春冬,日夜响山曲。”
又称紫微泉。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北宋欧阳修寄谢绛诗有“滁阳幽谷抱山斜,我凿清泉子种花”之句。
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北宋欧阳修《幽谷泉》 诗: “潺湲无春冬,日夜响山曲。”
又称紫微泉。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北宋欧阳修寄谢绛诗有“滁阳幽谷抱山斜,我凿清泉子种花”之句。
亦作牟尼包座寺寨。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南牟尼乡南包座。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包子寺寨土千户。
在今四川丹巴县南白峰村 (柏哈村)。清康熙四十年 (1701) 置鲁密祖卜柏哈土百户。
1943年改大河坝设治局置,属青海省。治所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南大河坝乡。1958年迁治子科滩(今兴海县)。在青海省东部,东界黄河,南倚阿尼玛卿山。属海南藏族自治州。面积1.31万平方千米。人口6万。辖2
东晋永和三年 (347) 改成汉之汉原郡置,属益州。治所在江原县 (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怀远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崇州、大邑、新津等市县地。南齐改为晋康郡。东晋永和三年(347年)灭成汉,改汉原郡置,
在今四川涪陵市西酒林乡。清同治 《涪州志》 卷1: 长滩里有 “酒场垭场”。
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南长江北岸。《水经·江水注》:“江水又左径白螺山南。”《方舆纪要》卷78监利县:白螺山在“县东南百四十五里。山皆白土,其形似螺”。在湖北省监利县东南、长江北岸,隔江与湖南省临湘市道人矶
一名源口。即今福建安溪县西北元口 (源口)。明初置巡司于此。明末废。
在今福建漳浦县东南。《清一统志·漳州府》:古雷山“在漳浦县东南五十里。一名鼓雷山。断岸千尺,下瞰大江。每潮至,怒浪急涛,其声如雷”。
在今河南、山东境内。《宋史·河渠志二》:嘉祐五年(1060),“河流派别于魏之第六埽,曰二股河,其广二百尺。自二股河行一百三十里,至魏、恩、德、博之境,曰四界首河。七月,都转运使韩贽言:‘四界首古大河
在今湖南新宁县西北三十八里万峰乡。明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宝庆府二》:石门隘“在新宁县西。有土城。明尝移武冈州巡司于此。后巡司仍归州,设隘长、统制、大绢等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