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山
①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北三十五里。《资治通鉴》:东晋咸和四年(329),苏峻将张健、韩滉等西奔,“郗鉴参军李闳追之,及于平陵山,皆斩之”。即此。
②在今广东东源县西。《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河源县:平陵山“在县西八十里。高数百丈,有通海岩,岩中有泉潜通海”。
①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北三十五里。《资治通鉴》:东晋咸和四年(329),苏峻将张健、韩滉等西奔,“郗鉴参军李闳追之,及于平陵山,皆斩之”。即此。
②在今广东东源县西。《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河源县:平陵山“在县西八十里。高数百丈,有通海岩,岩中有泉潜通海”。
①西魏大统十二年(546)改化政郡置,属夏州。治所在岩绿县(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辖境相当今陕西榆林市和横山县西部、内蒙古乌审旗南部地。隋开皇三年(583)废。②隋开皇十八年(598)置,为弘州治。
古代少数民族,分布在今甘肃省东南部。《史记·西南夷传》:“自冄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 皆氐类也。”《正义》引《括地志》云:“陇右成州、武州皆白马氐,其豪族杨氏居成州仇池山上。”仇池山在今甘肃
一作弘仁桥。在今北京市通县西南四十四里,跨凉水河上。《清一统志·顺天府四》:宏仁桥“旧名马驹桥。明天顺七年改建,赐名。长二十五丈,为洞九,以酾水”。明于此置巡司。
在今甘肃礼县东四十里。《水经·漾水注》:“汉水北连山秀举,罗峰竞峙,祁山在嶓冢之西七十许里。山上有城,极为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清一统志·秦州》:祁山堡“在礼县东四十里。上有武侯祠”。村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三十里泾水南岸,与礼泉县接界。宋敏求 《长安志》 卷17泾阳县: 临泾镇“在县西北宜善乡,白渠贯其中”。古镇名。北宋置,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
元至正十六年 (1356) 改南胜县为南靖县,属漳州路。治所即今福建南靖县东北靖城。明嘉靖四十五年 (1566) 移治大帽山麓,南去旧治二里许。万历二十三年 (1595) 还旧治。1938年移治山城镇
又作混夷、昆夷。在今甘肃陇山以西。《史记·匈奴列传》: “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
①一作诗。周代国名。妊姓。春秋时为鲁所灭。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春秋》: 襄公十三年 (前560),鲁 “取邿”。即此。现传有 《邿伯鼎》、《邿遣》 等为邿国彝器。 西
即今新疆沙湾县东乌兰乌苏镇。《元史·明安传》: 至元二十九年 (1292),“别失八喇哈孙盗起,诏以兵讨之,……贼军再合四千人于忽兰兀孙,明安设方略与战,大败之”。
明置,在今贵州龙里县西十里。《清一统志·贵阳府》: 高砦 “明王三善讨安邦彦,既克龙里,引兵复进,夺高砦及七里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