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陆县

平陆县

①西汉景帝元年(前156)置平陆侯国,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尉氏县东北。地节元年(前69)国除,改为县。东汉建武元年(25)废。

②南朝宋改东平陆县置,属东平郡。治所在今山东汶上县北。元嘉中,移乐平县寄治于此。北齐改名乐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复改平陆县,属兖州。大业初属鲁郡。唐天宝元年(742)改名中都县。

③唐天宝三年(744)改河北县置,属陕州。治所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三门峡水库区。《旧唐书·地理志》:“太守李齐物开三门,石下得戟,大刃,有‘平陆’篆字,因改为平陆县。”金属解州。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59年迁治圣人涧(今平陆县)。


(1)古县名。南朝宋改东平陆县置,治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北、大汶河南。属东平郡。元嘉中移乐平县治此。北齐改平陆县为乐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名平陆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中都县,属兖州。(2)今县名。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北岸、中条山南麓,南邻河南省。属运城市。面积 1173 平方千米。人口24.5万。辖6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圣人涧镇。春秋晋为茅戎(贸戎)。西汉置大阳县,属河东郡。东汉、魏、晋因之。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河北郡来治。北周改大阳县为河北县,为河北郡治。隋开皇初废河北郡,属河东郡。唐初属蒲州,贞观元年(627年)改属陕州;天宝三载(744年)陕郡太守李齐物开三门以利漕运,得古刃,刃有篆文曰“平陆”,因以县名。治今县西南平陆城。五代、宋因之。金属解州,兴定四年(1220年)移解州治县。元移治解县,平陆属州。明、清均属解州。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迁治圣人涧。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2000年属运城市。黄河、涧河、曹家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棉花、玉米、谷子、豆类为主。特产百合。矿产有煤、铝土、铁、金、石膏、大理石、铜、蛭石、石英、硫黄等。工业有煤炭、冶金、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等。209国道和平南、风平公路经过县境。黄河上有10多个渡口。名胜古迹有茅津渡、三门峡水库、冀都等。


猜你喜欢

  • 城县

    北魏改郏县置, 属广州南阳郡。 治所即今河南郏县。西魏废。

  • 杨田梗

    即今安徽青阳县东南十七里杨田乡。清乾隆《青阳县志》卷1有杨田梗。

  • 黄金岛

    在今四川万县市南三里长江中。《舆地纪胜》 卷177万州: 黄金岛 “在州南三里,近南岸。屹立江心,高数丈,土人淘金于此”。

  • 师宗州

    元至元十二年(1275)置师宗千户,二十七年(1290)改师宗州,属广西路。治所在今云南师宗县东南六里城子山麓。明属广西府,万历二十八年(1600)迁治今师宗县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降为县。元

  • 北阻卜部

    又作阻卜九部或达旦九部,辽北境部族,当即蒙元史料所载之克烈部。天赞三年(924),耶律阿保机西征,抵古回鹘城,尽复阻卜诸部。其后时服时叛,至辽统和中始完全征服,分置诸部节度使辖之,统于西北路招讨司。统

  • 东圉

    春秋周畿内邑。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单子伐东圉”。即此。古邑名。春秋周畿内邑。在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王子朝之乱,单氏“伐东圉”,

  • 招义县

    ①东魏武定七年 (549) 置,属淮阳郡。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后废。②北周改睢陵县置,为济阴郡治。治所在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六十里女山湖镇 (原名旧县)。隋大业初改为化明县。唐武德七年 (624) 复名

  • 许都

    在今河南许昌市东三十六里古城。东汉建安初,曹操迎献帝都此。《后汉书·袁绍传》:“沮授曰:曹操奉迎天子,建宫许都。”

  • 大陶岭

    在今福建永安县西南。《清一统志·龙岩州》:大陶岭“在宁洋县(治所在今漳平县北双洋)北七十余里,接永安县界。其水流归福州,上有大石洞,曰甘乳岩,可容千余人”。

  • 柏乡侯国

    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柏乡县西南十七里。东汉废。西汉竟宁元年(前33年),元帝封赵哀王子买为柏乡侯,置侯国,治今河北省柏乡县西南。属巨鹿郡。东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