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舟县
1913年移都匀县治此,改为平舟县,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平塘县。1920年直属贵州省。1942年与大塘县合并,改置平塘县。
旧县名。本旧都匀府附郭首县都匀县。1912年裁县并府。1913年废府复县,移治平舟并改名平舟县。治今贵州省平塘县驻地平湖镇。1942年撤销,与大塘县合并,设置平塘县,各取一字为名。初治通州(今贵州平塘县西南通州镇),旋迁今平塘县驻地平湖镇。
1913年移都匀县治此,改为平舟县,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平塘县。1920年直属贵州省。1942年与大塘县合并,改置平塘县。
旧县名。本旧都匀府附郭首县都匀县。1912年裁县并府。1913年废府复县,移治平舟并改名平舟县。治今贵州省平塘县驻地平湖镇。1942年撤销,与大塘县合并,设置平塘县,各取一字为名。初治通州(今贵州平塘县西南通州镇),旋迁今平塘县驻地平湖镇。
一名清阳城。在今河南修武县东北二十三里李固村。《后汉书· 献帝纪》: 建安二十五年(220),“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都山阳之浊鹿城”。李贤注: “浊鹿一名浊城,亦名清阳城,在今怀州
即今江西萍乡市南之萍水。《明一统志》卷57袁州府:杨岐水“源发杨岐山,西流过萍乡县前,下入醴陵县境。宋将之奇诗, ‘倒流杨岐水’即此”。
一名箭塘。在今湖南凤凰县西北二十三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谓“四面高山,中有乾坪,名千工坪,纵横近十里,干燥不宜五谷,而为苗巢宽敞之地,旧设前营都司”。集镇名。在云南省永善县东北部。团结乡人民政府驻
战国初为魏邑,后入秦。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史记· 秦本纪》: 秦昭王四年 (前303),“取蒲坂”。即此。古邑名。又作蒲阪、蒲反。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蒲州镇。相传虞舜都此。春秋属晋。战国属魏。
亦作博叉河。即今中亚之阿姆河。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卷1: “缚喝国……北临缚芻河。”
即多业县。在今四川乐至县东北三十五里龙门场。《舆地纪胜》卷158普州:“后周武帝于郡立普州,又置多叶县于此。隋初郡废,改多叶县为普慈县。”多叶为多业之讹。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四十八里崛山之巅。始建于唐贞元二年(786)。初名崛教寺。五代唐李克用、李存勗父子曾来此焚香,并题名刻石于此。明弘治间改今名。
东汉析孱陵县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县北。三国吴为南郡治。西晋为南平郡治。东晋属义阳郡。隋改孱陵县。古县名。东汉置,治今湖南省安乡县北。属武陵郡。三国吴为南郡治。西晋太康初及南朝陈为南平郡治。隋
①三国吴置,属苍梧郡。治所当在今广西苍梧县、藤县境。南朝宋初废,元嘉中复置,属永平郡,齐以后废。②西晋太康元年(280)以富城县改名,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丰城市南四十一里丰水西荣塘。南朝梁属巴山郡。
即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东南列普瑟河上游。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4:“勒布什河西北流百三十余里有巴什罕河由南来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