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舒县

平舒县

①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山西广灵县西十里平城乡。北魏孝昌中废。

②北魏改东平舒县置,为章武郡治。治所即今河北大城县。隋属河间郡。唐属瀛州。五代周改名大城县。

③东魏天平中在军都城(今北京市昌平县境)侨置,为上谷侨郡治。北周废。


古县名。(1)本战国赵平舒邑。西汉置县,治今山西省广灵县西平城镇。属代郡。《后汉书·马成传》:建武七年(31年)封“平舒侯”,即此。北魏属东代郡。北周后废。(2)北魏改东平舒县置,治今河北省大城县。属章武郡。隋属河间郡。唐属瀛州。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更名大城县。(3)东魏天平中侨置,治军都城(今北京昌平区境)。为上谷侨郡治。北周废。


猜你喜欢

  • 五花营

    在今河南南乐县北十八里。《方舆纪要》卷16南乐县:五花营,“唐时河北五镇尝会兵于此,因名。后人因其壁垒,聚居成镇”。

  • 龙溪铁路

    1916年修筑, 自龙溪(今福建漳州市)向北至浦南。全长30公里,为轻便铁路。后被拆除。

  • 化城镇

    北宋置,属渠江县。在今四川华蓥市东北禄市镇西南化城坝。

  • 碧云 (雲) 寺

    在今北京市西北香山东麓。初名碧云庵,元耶律楚材之后裔阿利吉建。明正德十一年(1516) 太监于经拓为寺,俗称于公寺。清乾隆十三年 (1748) 增建罗汉堂。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曾停灵柩于此,后建衣冠

  • 刘公城

    在今湖南沅江市西三里。《明一统志》卷64常德府:刘公城“汉昭烈帝尝徇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因立城于此”。

  • 凤山支线

    从河北井径县西南南张村,西北至凤山。长约7公里。为正太铁路支线。1922年动工修建,次年建成。

  • 凌云 (雲) 梯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洗象池西南。石级陡竣。又名阎王扁。清张邦伸 《锦里新编》 卷16 《峨眉纪游》: “过梅子坡阎王匾为白云殿。”

  • 长萝山

    在今湖北竹溪县东南。《元和志》卷21上庸县:长罗山“在县北四里”。《方舆纪要》卷79竹山县“上庸山”条下:长萝山“以山势延蔓,如垂萝然”。

  • 理番厅

    清嘉庆六年 (1801) 改杂谷脑厅置,隶属四川省。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七十里薛城镇。统梭磨宣慰司和从噶克、卓克采、丹坝三长官司,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马尔康等县地。1914年改为理番县。清嘉庆八年(1

  • 香峪寺

    在今河南新密市境。《清一统志·开封府》: 香峪寺 “有三。上香峪寺在密县西北,唐天宝七年建。中香峪寺亦在县西北,宋开宝元年建。下香峪寺在县西,天宝二年建”。有三寺:上寺建于唐天宝七载(748年),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