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原津

平原津

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五十里。为古黄河的重要渡口。《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自海上还,“至平原津而病”。又《淮阴侯列传》:汉高帝三年(前204), 韩信引兵东去,“未渡平原, 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菑”。平原即平原津。


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古黄河上。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至平原津而病”,即此。


猜你喜欢

  • 鄯城县

    唐仪凤三年 (678) 置,属鄯州。治所即今青海西宁市。上元间陷于吐蕃。古县名。唐仪凤三年(678年)置,治今青海省西宁市。属鄯州。上元后地入吐蕃,县废。

  • 江涨桥镇

    北宋置,在今浙江杭州市北。《清一统志·杭州府》:江涨桥镇“在仁和县北九里。有桥跨官河。明洪武中设税课司”。古镇名。北宋端拱元年(988年)置,在今浙江省杭州市武林门北。

  • 白沙溪

    ①金华江支流。在今浙江金华县西。《方舆纪要》卷93汤溪县: 白沙溪“源出遂昌县山中,北流经县境,又东北至金华县界,入于南溪”。②在今湖北宣恩县北。《方舆纪要》卷82施南宣抚司:白沙溪“在司北。又有白石

  • 雪枫县

    1945年淮北革命根据地由永城县改名,治所即今河南永城市。为纪念1944年牺牲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而命名。1946年复名永城县。旧县名。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设。1945年由河南省永城县改名;县城

  • 武侯县

    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琰州。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后废。

  • 弩金冈苍山

    一作诺特津冈藏拉。即今西藏江孜县东之宁金岗桑。《清一统志·西藏》 载: 弩金冈苍山“在纳噶拉则城南二百里。山极高大,多积雪。自达木楚克喀巴布山至此,皆在藏地”。

  • 上文州

    明永乐五年(1407)属谅山府。治所在杯兰县(今越南北部谅山省朋漠恬霞一带)。辖境相当今越南谅山省部分地。宣德二年(1427)以后入安南。

  • 陈婆渡市

    即今浙江鄞县南陈婆渡乡。清光绪《鄞县志》卷2《市镇》:陈婆渡“距城二十五里”。

  • 忽汗海

    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镜泊湖。《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 《道里记》: “渤海王城,城临忽汗海。” 即此。清称毕尔腾湖。古湖名。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镜泊湖。因忽汗河(牡丹江)流贯其中,故称。旁有渤海

  • 顿丘

    一作敦丘。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浚县西。《诗经·卫风·氓》: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邑名。又作敦丘。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省浚县西。《诗经·卫风》:“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