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国
东汉永宁元年(120)改平原郡为平原国,治所在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先主为平原相。”即此。建安十一年(206)改为郡,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又改为国。七年(226)复改为郡。西晋又改为国。南朝宋复改为郡。
见“平原郡(1)”。
东汉永宁元年(120)改平原郡为平原国,治所在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先主为平原相。”即此。建安十一年(206)改为郡,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又改为国。七年(226)复改为郡。西晋又改为国。南朝宋复改为郡。
见“平原郡(1)”。
北魏改崞县置,属繁畤郡。治所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十五里麻庄。北周废。(1)古县名。北魏改崞县置,治今山西省浑源县西,属繁畤郡。北周省。(2)旧县名。晋绥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山西省崞县析置。1941年
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属台东州。治所即今台湾花莲县。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侵占,厅废。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于花莲港置,治今台湾省花莲县。属台东州。1945年改为花莲县。
①西汉置,属泗水国。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市西旧黄河南。东汉废。②1914年改桃源县置,属江苏淮扬道。治所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南六里城厢镇。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1年迁治众兴镇 (今泗阳县)。(1)古县名
①即今广东湛江市东南霞山区海头镇。明万历 《雷州府志》 卷4: 遂溪县有海头墟。清道光 《遂溪县志》 卷4: 海头市在 “县东南六十里”。②即今海南省儋州市西海头镇。清宣统 《广东舆地全图》 儋州图:
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955)改青山场院置,属鄂州。治所即今湖北大冶市。《方舆纪要》卷76大冶县:“县治西南有铜绿山,亦古出铜冶铸之所。县名大冶,盖以此。”宋属兴国军。元属兴国路。明属兴国州。清属武昌府
①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伊州。治所在今新疆哈密市东南。《元和志》卷49柔远县:“县东有柔远故镇,因以为名。” 神功元年 (697)废。②唐至德二年 (757) 改安远县置,为唐林郡治。治所在今
即托漠河城。在今辽宁抚顺市东。《清太祖实录》作“托木河城”。即“托漠河城”。
三国魏文帝曹丕的陵墓。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首阳山火车站一带。《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载: 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三年 (222) 冬十月 “表首阳山东为寿陵”,并作 《终制》 云: “寿陵因山为体
清于福山卫置。属宁古塔将军,后属三姓副都统。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普耳萨西北。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西岸有 “菲申噶山”。光绪 《吉林通志》卷17: 混同江北岸,东至海
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5江川县: 海门桥在 “县 (今江城镇) 东南五里,临安要路也。星云湖水经其下,由此入抚仙湖”。今有海门桥、界鱼石、船闸等,为风景胜地。集镇名。在云南省江川县北部